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阳新闻 > 正文
我市扎实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综述
发稿时间:2021-03-30 07:50   来源: 绵阳日报

  原标题:乘两项改革东风 增乡村治理效能

  ——我市扎实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综述

  下棋、看书、健身……在盐亭县九龙镇青松村,由原村委会改建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心里,村民三五成群、自得其乐。

  蓝莓、李子、猕猴桃……除了各种水果,北川永昌镇新华村1900余亩的连片产业园还发展着稻田养鱼虾、珍稀苗木、中药材等。

  “进一扇门,办所有事。”涪城区石塘街道推行“一站式”集成办理,承接了近200项办理事项,赢得群众频频点赞。

  ……

  阳春四月,绵州大地上处处涌动着改革的热潮,乡村治理开出新花朵朵。

  迎难而上,破局开路。作为全省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唯一的综合试点市,绵阳始终坚持“六个导向”,聚焦“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四大任务精准发力,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坚决完成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各项任务,为全省探索经验、作出示范,向省委和全市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整合

  集聚资源要素 盘活闲置资产

  过去,因责任分工不明、执法资格欠缺,乡镇需要面对许多“看得见管不了”的重点、难点问题……“小马拉大车”难有作为。

  改革关头勇者胜。在扎实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过程中,为破解“资源配置”难题,绵阳各地实招、妙招频出。

  为进一步推动乡镇扩权赋能,三台县将县直部门所属的站(所)交由乡镇管理,对未下放的,赋予乡镇管理权、任免建议权、考评考核权。

  在三台芦溪镇,原有的水利站、农机站、广电站、国土所等9个派驻机构,在乡镇机构改革后,整合为现在的畜牧站、司法所、市场监管所、自然资源所,县级部门与乡镇实行双重管理模式。芦溪镇党委委员、组织统战委员李静告诉记者,“双重管理模式一方面,更加有利于对派驻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他们的年终考核和绩效由乡镇全权考核打分,能够有效调动他们在乡镇工作的积极性,能够立足乡镇,更好融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

  为合理配置执法资源,游仙区积极推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探索建立前、中、后“三阶一体”巡查联控机制,制止、化解、处置“三阶一体”执法联治的综合行政执法模式。游仙区综合行政执法小枧中队副中队长车路告诉记者,中队整合城市管理领域140项执法权限,实现了执法主体、执法权责、执法力量的“三统一”,执法程序基本实现“一趟清”。

  镇村建制调整后,被合并镇村公有资产如何盘活用好?以安州区河清镇为例,该镇积极探索,在满足办公需要和便民服务的前提下,采用出售、出租等方式盘活闲置资产。

  两项改革以来,我市共计摸排出镇村闲置公有资产89.88万平方米,目前已利用多种灵活方式盘活镇级闲置国有资产18.3万平方米,盘活率67.23%;盘活村级闲置集体资产36.99万平方米,盘活率59.03%。

  重塑

  补齐规划短板 完善产业链条

  检验改革成效,最终要看发展实效。两项改革“前半篇”文章搭起了发展新框架;且看“后半篇”文章如何为乡村振兴注入“造血”新功能?

  改革之后,镇村空间扩大了、发展框架拉开了,对发展的理念、方式、条件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亟需强化规划引领。

  “超前研判、积极摸排、部署试点。”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专门成立了市委乡村规划调研组,对全市166个乡镇、1582个村庄全覆盖摸排,有针对性制定了《关于提高乡村规划建设水平的工作方案》。此外,2021年计划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60个。

  我市还结合各地乡村规划建设的实际情况,选取了游仙区新桥镇、江油市青莲镇、盐亭县黄甸镇作为试点镇,为全面推行乡村规划编制积累经验。

  走进位于黄甸镇的凤妮可孵化中心,两栋现代化厂房内,孵化区和种蛋处理区的工人正有序开展工作。据中心副总汪智勇介绍,“自去年6月,中心正式投产以来,仅孵化中心的一台机器每天就能孵化20余万只鸡苗。”

  两项改革后,黄甸镇围绕建成“四川省百强中心镇”、打造“盐亭经济副中心”这个发展目标,构建了以蛋种鸡产业为主导,杂柑、藤椒、生猪为基础,蚕桑、中草药为特色的“1+3+N”农业产业体系;路网建设工程、水利设施提升工程、市政设施改造工程陆续开工,场镇通信、电力网线整治和美化、亮化全面完成。

  随着改革的深入,绵阳着力补齐发展短板,做强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规划建设农村公路4134公里、农村电网可靠率达99.8%,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基地13万亩、新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0个、推动461个合并村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融合发展,着力提升村集体经济组织“造血”功能,50%以上的建制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万元,乡村振兴“一池春水”被不断激活。

  呼应

  心系群众所想 满足美好向往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外乎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一个电话便能寻医问药,半个小时内医生上门问诊。”在平武县,这样的医疗资源,是过去的老百姓难以享受到的福利。

  为确保医疗卫生服务“越改越强”,平武以“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抓手,积极打造“半小时健康服务圈”,全县各级公办医疗机构组建“平武县医院集团”,打造水晶镇、江油关镇、平通羌族乡、豆叩羌族乡4个片区医疗分中心,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264支,实现撤并前后的行政村全覆盖。

  更多“稳稳的幸福”,在绵阳持续酝酿。江油市新安镇义新医养结合服务中心院内,老人们正享受着春光,他们或是喝茶、唠嗑,或是打牌下棋,其乐融融。

  在两项改革中,原义新镇合并到新安镇,新安镇65岁以上老人增至3386人,占全镇人口的10.7%,养老需求日益明显。对此,新安镇将义新当地敬老院和卫生院资源整合,通过改善公共服务配套,提升公共服务档次,大力推行“两院一体医养结合”试点。

  “我们中心可提供医疗床位21张、特困人员供养床位110张、社会养老床位100张。”新安镇义新医养结合服务中心负责人何建介绍,“这里既治病又养老,与过去家庭自己请护工相比,更专业的同时也可大大节约开支成本。”

  目前,我市探索推行“两院一体”医养结合新模式,建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34个,养老服务站68个,农村养老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群众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绵阳在两项改革中,还不断增强优质教育供给,坚持一手抓学校撤并、一手抓扩容提质,推动高中向城区集中、初中向中心镇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幼儿园向人口集聚区集中,已整合高中阶段学校3所,撤并初中、小学73所,规划新建城区学校46所。创新推行“名校托新校”“强校带弱校”等集团化办学模式,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辐射。

  夯基

  健全治理体系 兜牢民生底线

  基层治理,目的在为民,关键在效能。改革后镇村干部履职服务的领域更宽了、对象更多了、任务更重了,对工作专业化、精细化、高效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绵阳是如何夯实基层治理,提高群众获得感?

  家住通安巷10号的居民罗会珍,听说社区在时尚天街广场建成的党群暖心驿站,可以办理各种事项,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到驿站办理退休认证事宜。“以前办事必须去长虹大道老办公区,路远。”罗会珍说,现在到暖心驿站办事,几分钟就走过来了。

  “让群众办事从‘满楼跑、多头跑’向‘进一扇门,办所有事’转变。”涪城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通过标准建设、便利提升、质效评价让群众舒心、暖心、放心,科学布局便民服务中心9个、便民服务室114个,新增60个便民服务代办点,实现办事群众“十分钟便民服务圈”。

  推进乡村治理,重心在“最后一公里”,化解好基层矛盾纠纷是关键。北川构建了管理、平台、服务、调解“四大体系”,进一步延伸司法链条。

  “全县派出所由原来的24个调整为11个。”北川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全面推行农村“交所合一”,将辖区四个农村交警中队整合到派出所,充实派出所民警117人,占全局警力数的42.37%;并且全面铺开“一村一法律顾问”,在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选任25名律师分别担任235个村(社区)的法律顾问,覆盖率达100%。

  为保障两项改革深入推进,绵阳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治理体系,夯实基层基础,规范设置镇、村、组三级党组织,健全基层干部选育用管工作链条,圆满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创新“一肩挑”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管理监督、不胜任不合格村(社区)干部调整机制等13项措施。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新的长征路上,绵阳上下当以“朝受命、夕饮冰”的使命感和“昼无为、夜难寐”的紧迫感,着力巩固拓展改革成果,激活乡村治理“一池春水”,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改革的行动,让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赵烨)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