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区县新闻 > 三台
【三台】蓑衣、石磨、风车……村史馆里看变迁 老物件里觅乡愁
发稿时间:2021-12-28 09:10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村史馆建得好,留下了我们的美好回忆,又可以让现在的娃娃记住村庄的历史,记住我们的根在哪。”

  “村史馆建得好,留下了我们的美好回忆,又可以让现在的娃娃记住村庄的历史,记住我们的根在哪。”12月23日,秋林镇红星村村史馆刚开门,便迎来了前来参观的“客人”,他们或驻足观看村庄的历史介绍,或指点小时候见过的农具家什(如图),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村史馆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属于他们儿时的故事。

  秋林镇红星村村史馆位于红星村莲花池大院,占地1000余平米,由“村史区”“党史区”“民居区”等部分构成。该村原党支部书记王仕桂告诉记者,两项改革后,秋林镇多方筹集资金240余万元,新建莲花池环形道路1公里,并对大院44处农户闲置土坯房按照统一风貌进行修缮,其中盘活2幢闲置土坯房打造成村史馆。

  村史馆以文字、图片、雕塑、物件等形式展示红星村名人志士、历史沿革、民俗风情及当地乡土文化,既反映了人民群众奋斗创业的光辉历史和家乡时代变迁发展脉络,也记录下乡村的红色文化传承和基层党建历史。

  在村史展厅,记者看到,该村曾涌现出众多人才,明代崇祯元年(1628年),出生于该村的欧起鸣登戊辰科三甲一六三名进士,授南京福建道试监察御史。新中国成立后,该村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有在保卫祖国中牺牲的英雄陈元根、陈德富;曾到北京出席全国劳模大会的隆正发;在人民渠七期建设工程表现突出、被推荐到北京大学攻读后成为科学家的余忠金等。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们深入挖掘解放以来红星村党员发展及各个阶段党员先进事迹,收集各类印章、奖状、图片等藏品100余件,展示了秋林镇和红星村的历史、住房演变、交通变迁、水利设施、物阜民丰、山川形胜等。”王仕桂说,自开馆以来,已接待当地群众和党员干部两千余人前来参观。

  蓑衣、石磨、风车、蚕具等日常生活用具和农耕器具,让前来参观的村民和游客感慨不已。“以前生活艰苦,条件简陋,还是现在好哦。”村民郭福秀说,现在住得安全,出行方便,村里还准备发展旅游,大家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村史馆里看变迁,老物件里觅乡愁。王仕桂认为,村史馆传递“留驻乡情,不忘乡音”的理念,让更多的村民追寻传统、铭记历史、感恩先贤,提升村级历史文化内涵。村史馆展示的物品,体现了党的好政策带来的巨大变化,坚定了村民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

  (刘玉明 文/图)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