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紧盯矛盾纠纷源头 完善多元化解机制
三台:诉源治理解了难题顺了心气
潼川法庭驻村法官为村委会干部培训人民调解工作
“感谢镇、村领导多次前来调解,我家的土地复了垦,也再次得到了好朋友。”近日,三台县秋林镇秋方村村民李万清与昔日好友朱昌文因为近5亩耕地由谁耕种产生矛盾,导致李万清“无路”上山种地,两人反目,昔日好友也成陌路。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多次调解下,二人握手言和。调解现场,李万清握着调解人员的手,感激地说。
朱昌文和李万清矛盾的化解,是三台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三台把诉源治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一把手”工程,联合综治中心、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等部门工作人员与群众面对面调解、点对点疏导,快速反应、快调快处,将群众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通过诉源治理来推动整个社会治理和谐发展,得到群众好评。
法治宣传活动走进乡镇
多元化解聚合力 源头治理促平安
10月12日,在三台县人民医院的病房里,进行了一次暖心的调解。两位70多岁的老人有一个儿子,两人含辛茹苦将其抚养长大,如今患病住进了医院,儿子却以种种理由不尽赡养义务,在村委多次调解无效后,老人无奈之下向法院提起诉讼,诉求儿子对其承担赡养义务。
石安法庭承办法官在受理案件后,得知老人患病住院,儿子又在外地打工,决定采用巡回审判的方式到医院开庭审理,办案法官从亲情、道德、法理的角度出发,打电话向老人的儿子阐述赡养老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经过法官的悉心调解,老人和儿子最终达成调解协议,明确了儿子每月向老人支付赡养费600元。
从立案到结案,法官仅用一天时间把纠纷化解在群众身边。高效便捷而有温度的司法服务得益于三台构建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该机制注重公调对接、诉非衔接、检调对接联动,把司法职能深度融入诉源治理,实现综合有机的衔接协调。
为了把群众的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在诉前,今年7月,三台县成立矛盾纠纷综合联调中心,中心驻点法院,融合了家事调解制度以及特邀、委派、委托调解等制度,将原来分散在多部门单位的矛盾纠纷调解、公共法律服务、在线司法确认等功能,统一赋能到矛盾调处中心,引进15家机构和组织入驻诉讼服务中心,把矛盾纠纷分层、分流到各个行业。截至目前,联调中心共受理纠纷1229件,其中专职调解1082件,有力有效把部分纠纷化解在诉讼前。
为减少群众诉讼奔波、降低群众诉讼成本,把“一站式”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三台县构建“庭站点员”四位一体诉讼服务网络,整合乡镇33个、村(社区)462个调委会,司法所、派出所以及行业性、专业性调解资源,把矛盾纠纷化解、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三台法院观桥法庭驻村法官入户走访
党建引领三治融合 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11月4日下午,在潼川镇草堂社区,陈家巷小区党支部书记陈福林和社区干部来到小区路口仔细端详。他们计划在这里安装一个道闸,结束陈家巷小区几十年“敞开”管理的历史。“主要是规范车辆进出,巷子窄,很容易因拥堵、停车问题导致纠纷。”陈福林说。
陈家巷小区是三台县最大的“城中村”,84幢自建房居住着超过5000人。由于引不进物业公司,这里长期脏乱差,纠纷频繁。如今,在党支部的牵头下成立小区自治委员会,许多难题已迎刃而解。
陈家巷小区的变化,是三台县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缩影。以党建为引领、以网格为依托,该县打造了一套从乡镇到社区,再到小区、楼栋的全覆盖工作网络,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千头万绪”的难题。
三台县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印发《关于建立健全诉源治理机制推进城乡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自治组织体系,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推动诉源治理走向深入。
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该县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底座,构建“小区党组织+物业管理委员会+物业公司+楼栋长”小区治理模式;在村搭建自治平台,如成立民主决策“议事会”,村级重大项目、邻里纠纷等引发的矛盾纠纷通过民主来化解。同时,推进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共设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34个,法律顾问513名,实现法律服务全覆盖;组建由政法委牵头,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等多部门参与的法治公益宣讲团,在全县已开展法治宣讲9期,覆盖上万人,引导群众崇法循法行动形成自觉。
与此同时,各镇乡积极聘请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退伍军人等乡贤为矛盾纠纷义务调解员,发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民间团体的作用,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十佳星级文明户、红黑榜、四德之星等评比活动,让德治春风化雨,力促乡风文明。(陈欢 刘玉明 文/图)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