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阳新闻
转变发展方式 县域崛起念活“绿”字经
发稿时间:2021-12-09 08:00   来源: 绵阳日报

  时值严冬,气温虽低,但中南高科·绵阳安州擎动未来产业园项目建设工地,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该项目占地1020亩、总投资30亿元,计划通过招引相关汽车企业,形成上下游高端产业集群,增强县域经济发展产业支撑。”望着如火如荼的项目现场,安州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带来的新挑战、新机遇下,汽车产业的转型潮在不断升温,当地将着力打造集产学研、产业链、孵化器等功能齐全的专业化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力争在实现“双碳”目标方面走在前、作表率。

  县域强,则绵阳强。今年以来,绵阳县域经济掀起新一轮发展热潮:1至9月,我市县域范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29.45亿元,较上年增加196.49亿元,占全市总量的81.3%。

  绿色为本 形成集群特色发展

  三台工业园区芦溪工业区,麦冬大健康领旗食品产业园内,小小麦冬在这里华丽变身,再走上市场,走上市民餐桌。“按计划,公司从筹建到生产要2年左右的时间。落户三台,在县委县政府的专班服务下,这个项目从入驻到试生产只花了预计时间的一半多。”领旗负责人不禁为“奔跑”的项目建设速度点赞。

  三台县属涪江流域冲积平坝区,地势平坦,庄稼人从土里刨“金”。该县以绿色为本,构建了“猪-沼-药”“药-粮-菜”农业内生循环体系,建成麦冬标准化种植基地4.5万亩,种养循环基地2万亩,是全国乃至东南亚最大的麦冬种植基地。

  借力小小麦冬,当地又在打造绿色生态农业品牌上下功夫,着力构建绿色农业和绿色工业体系,不断从政策、项目、资金、科技等多方扶持、鼓励发展,已成为当地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抓县域经济发展,就是要使特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动力。我市着力发展县域经济的特色产业需要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围绕支柱产业来打造和提升产业链价值链,加大县域产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投资50亿元的惠科模组项目打开新型显示产业链向下延伸的关键节点,投资50亿元的中南高科项目为临港东区能级提升提供新支撑……通过深入实施精准专业平台化招商“招引项目”,落实“专员”为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一系列集约高效的服务举措,让涪城区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坚持绿色为本,强化产业支撑。2020年,绵阳地区生产总值3010.08亿元,而县域范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59.27亿元,占全市总量的81.7%。可以说,县域经济为绵阳经济总量成为全川第一个跨上3000亿台阶的地级市提供了有力支撑。

  区位借势 着力增强发展协调性

  日前,天刚亮,游仙高新技术开发区东区(魏城工业园),几十台大型施工机械开始轰鸣作业。

  游仙高新技术开发区东区(魏城工业园)位于魏城场镇西北的莲花村,一期规划面积达1400余亩,主要服务绵阳科技城建设和相关工业产业配套,建成后能助力游仙区整体工业产业链完善和工业整体水平的升级。毗邻城区、配套完善。历史悠久的魏城镇如今成了客商心中的“香饽饽”。作为工业园项目负责人,兰陵每天都会接到新能源、食品加工、建材等不同行业的客商咨询洽谈电话,“还有上海、山东的企业客商,周末还专门坐飞机过来看现场。”

  工业企业最看重的除了市场,无外乎位置和交通。在工业园十多公里外,成绵高速扩容、绵苍高速和明年启动的绵广高速复线三条高速汇合的魏城枢纽正在青云村全面建设中。“高速早点建好了,魏城镇的未来将不可限量。”兰陵说。

  县域经济不是一县一域的经济,必须跳出县域看县域。

  绵阳决策者深知:优化经济地理,增强发展协调性,对于夯实绵阳高质量发展底部基础尤为重要。

  以此为向,我市有序推进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各县(市、区)着力优化县城空间布局、科学要素配置,加快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实现综合服务功能全面提升,中心城区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的态势更加明显。

  绿色为底 发挥优势差异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北川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今年国庆期间,北川羌族自治县的各类主题节庆活动精彩纷呈。

  寻龙山景区里,随着激越的音乐,《王保长抓壮丁》《幺妹抛绣球招亲》等大型歌舞表演拉开序幕,民风民俗依次呈现;维斯特景区内,小农户成长记、泡泡嘉年华、活氧温泉浴等也是游客纷纷参与的重头戏,孩子们的欢笑声响彻山间……

  近年来,北川坚持旅游搭台,文化唱戏,深度挖掘禹羌文化,节庆与乡村文旅相结合,深入开展以羌历新年、大禹祭祀、萨朗节等民俗文化品牌联动“情歌对唱”等23个大型文化活动,增强吸引力。

  “全市9个县(市、区),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不尽相同。”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我市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进行分类指导,推动差异化特色发展,明确不同类区发展定位,以县域竞相突破推动全市整体跨越。

  各地如何找准比较优势,走好特色发展之路?

  绿色是发展的底色,产业是经济的核心。各县(市、区)在“绿”字上做足功夫,立足自身资源禀赋,选择自身最擅长的“赛道”,确定1至2个主导产业,形成主导产业竞争优势、规模效益和扩散效应。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灵越)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