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绵阳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李勤代表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李勤在向大会作报告时说,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在市委坚强领导、人大有力监督、政府大力支持和政协民主监督下,全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全力服务保障绵阳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过去五年,绵阳法院成绩斐然
五年栉风沐雨,五年求实奋进。过去五年,全市法院共审、执结各类案件358237件,同比上升20.51%,法官年人均结案由181件上升至235件;其中市中院审、执结42182件,同比上升16.48%。
A 忠诚履行审判职责 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依法惩治刑事犯罪。共审结刑事案件16164件,同比上升6.71%。依法维护国家安全,审结危害国家安全案件2件4人。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审结杨顺昌、袁麒淞等涉黑涉恶案件61件479人,2件案件入选全省扫黑除恶十大典型案例。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审结各类毒品犯罪案件1810件。切实维护公共安全,审结交通肇事、涉枪涉爆案件3282件。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审结故意杀人、抢劫、绑架等案件356件。持续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审结贪污、贿赂和渎职案件553件。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审结非法集资、电信诈骗、“套路贷”“校园贷”等侵财案件180件,有力保障人民“钱袋子”安全。加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创新涉案未成年人社会救助机制,工作经验获最高人民法院肯定推广。
依法化解民商事纠纷。共审结民商事案件219200件,同比上升8.73%,涉案标的金额761.85亿元。全力维护防疫秩序,及时出台涉疫矛盾纠纷处置办法,特别针对受疫情影响出现的履约问题,依法准确适用不可抗力等规则,帮助小中微企业渡过难关,有效服务保障“六稳”“六保”工作。总结合同、民间借贷等纠纷化解规律,发布《民商事审判白皮书》,为党委政府依法治理提供决策参考。妥善审理金融衍生品纠纷新型案件,审结金融案件14426件,促进金融市场安全运行。注重强基导向,全力助推基层社会治理,人民法庭审结案件65413件,涪城法院探索设置道交、家事、物业类案人民法庭,工作经验获省法院肯定。
依法化解行政争议。共审结行政案件4875件,同比上升139.09%,审结国家赔偿案件145件,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支持政府依法行政,实质性化解新型城镇化、城市建设、民生工程等重点领域行政争议。全面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游仙、梓潼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到100%。深化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创新行政审判进党校工作机制,不定期发布行政诉讼司法白皮书,提出行政管理领域司法建议56条。推进行政诉讼案件相对集中管辖改革,整合集中管辖专业化优势,全力助推法治政府建设。
B 精准服务发展大局 不断提升司法保障水平
努力保障重大战略实施。践行“两山”理念,设立“三合一”环境资源审判庭,审结环境资源案件409件。平武、盐亭法院创新补栽补种、巡河值守生态修复机制,获最高人民法院肯定推广。全力服务保障脱贫攻坚,审结涉农村土地流转、农产品产销等案件1047件;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开展涉农民工工资案件专项执行,执行到位薪资1.51亿元,避免因案致贫返贫。保障涉军停偿政治任务,高效完成78件案件审执工作,市中院荣获“全省涉军停偿司法保障先进单位”。围绕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战略部署,主办服务保障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司法论坛,形成“1+3”司法服务保障机制,获市委和省法院主要领导肯定批示。
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资本市场司法保障,审结票据、保险、民间借贷案件26967件;设立涉金融纠纷联调中心,提升金融纠纷化解质效,工作经验受到省法院肯定推广。依靠党委政府支持,化解时代外滩、荣华国际等房地产项目遗留问题,消除重大群体信访隐患。开展虚假诉讼专项治理,排查24841件民间借贷案件,打造诚信诉讼秩序。推进涉诉信访积案清理,扎实开展“治重化积”专项活动,化解中联办、省联办交办案件105件。完善破产处置府院联动机制,成立绵阳市破产管理人协会,依法审结破产案件47件,盘活资产20.36亿元,处置房屋面积19.16万平方米,释放土地资源1520.54亩,安县纸业等20家企业经重整焕发新的生机,工作经验被人民法院报专版报道。
积极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树牢“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依法审结各类合同案件138385件,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严禁超标的查封扣押冻结财产,适用“活封活扣”等措施,帮助216家涉诉企业渡过难关。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金融纠纷预防化解联席会,开展企业走访调研,发布涉企典型案例,健全企业代表旁听庭审机制,出台《企业常见法律风险防范建议二十条》,提升企业风险防范能力。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维护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贯彻最严知识产权保护理念,审结知识产权案件1286件,不断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促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对标营商环境指标评估体系,法院负责的“执行合同”“办理破产”等指标,在省评、国评中荣获全省第二、全国优秀等次。
C 践行司法为民宗旨 有效回应人民司法关切
强化民生权益保障。审结危害食品药品安全、高空抛物、危险驾驶等案件1469件,维护好老百姓的“舌尖安全”“头顶安全”“道路安全”。严惩侵害妇女、儿童、老年人犯罪行为,审结拐卖、虐待、性侵害等案件391件,为最让人牵挂的“一老一小”撑起一片法治晴空。审结涉住房、医疗、养老、教育等案件12780件,解决好老百姓身边的烦心事揪心事。审结权属、侵权、相邻权等民事案件18394件,保护人民群众人身、财产权益。维护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调解家事纠纷18841件,3853对夫妻经调解重归于好,三台法院建立家事调查、心理疏导机制,被评为全省家事审判工作先进集体。依法减免生活困难当事人诉讼费,向1102名当事人发放司法救助金1495.13万元,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司法温度。
提升执行工作成效。共执结案件92949件,同比上升43.17%,执行到位金额128.92亿元。决战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在党委、人大等各方支持下,积极构建系统、综合、源头治理执行难大格局。推进执行信息化规范化制度化,提升被执行人财产网上查询、冻结、扣划效率。江油法院创新智慧执行模式,获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肯定。加大拖欠企业账款案件执行力度,通过促成和解等手段,帮助企业缓解债务压力,经开、高新法院2件案件入选全省司法保障十大典型案例。创新信用惩戒与修复并行机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25544人次,限制高消费82418人次,拘留拘传1276人,对15名被执行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1921名被执行人主动纠正失信行为后信用得以修复。
提供便民利民服务。深入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借助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等力量,创新诉先调、公益律师进驻法院等工作机制,健全立案前多元化解与立案后“分调裁审”相结合的多层解纷模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安州、北川法院创新“驻村法官”模式、“羌风民俗调解室”,工作经验被最高人民法院肯定推广。创新适老诉讼服务机制,对75岁以上老年人案件,一律实行就地开庭,切实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广泛应用线上诉讼平台,开展立案、庭审、调解等诉讼服务,去年以来,网上立案、开庭、调解案件43357件,诉讼服务线上办理占比42.35%,办事“一次都不用跑”逐渐成为常态。
D 全面深化司法改革 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深化司法责任制改革。落实“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要求,制定司法权力和责任清单,实行主审法官和合议庭负责制。建立疑难案件倒排机制,院庭长常态化办案占比达36.21%。扎实推进内设机构改革,全市基层法院内设机构由128个精简为86个。围绕“两项改革”,统筹推进人民法庭优化,法庭数量由53个精简为45个。
深化诉讼制度改革。坚持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深入推进刑事审判庭审实质化,实现刑事一审案件辩护全覆盖,切实防范冤错案件发生。严格落实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认罪认罚从宽等原则规则。扎实开展繁简分流改革,强化小额诉讼、简易程序适用,实行简案快审、繁案精审。
深化审判管理机制。加强案件质量监督,建立专业法官会议,完善改判、发回重审案件评析机制,审结二审案件21478件、再审案件597件。规范院庭长监督管理职权,对8758件“四类案件”进行监管。完善审判权监督体系,创新发改异议制度、质效末位约谈机制,落实类案与关联案件强制检索机制,严格执行错案追究责任机制,持续提升案件审判质效。
E 聚焦全面从严治院 努力锻造过硬法院队伍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始终坚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市委七届历次全会精神,依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政治培训等,引导干警持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加强政治建设,向市委、市委政法委请示报告重大事项。认真落实意识形态主体责任,主动占领意识形态阵地,防范政治安全风险。
加强司法廉洁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动法院系统从严管党治党持续走向深入。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以确保案件公平正义为切口,对涉黑涉恶等八类5713件案件深度复查,对减、假、暂26031件案件全面倒查。加强司法廉洁教育,自觉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决查处违纪违法干警,始终保持对违纪违法行为“零容忍”。
锤炼过硬司法本领。强化素能提升,围绕民法典等业务知识,组织素能提升培训63期,轮训干警3200人次。增强实战能力,开展“十佳庭审”评选、优秀裁判文书评比等活动,6件案件获评全国优秀庭审、优秀裁判文书。加强司法研究,273篇调研文章获省级以上奖项、在省级以上法学刊物发表,调研成绩连续两年位居全省法院第一。
F 主动接受各界监督 推动法院工作健康发展
全市法院不断强化自觉接受监督意识,先后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立案登记制改革、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12项工作,认真落实审议意见和监督意见,进一步改进法院工作。健全代表委员常态化联络机制,将走访联络融入法院日常工作,常态化以旁听庭审、见证执行等载体听取意见583次。市中院认真办理代表建议、委员提案40件。自觉接受检察机关诉讼监督,邀请检察长列席审委会81次,依法审理检察机关提起抗诉案件。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推进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认真接受司法监督员、当事人、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未来五年工作绵阳法院这样干
未来五年,全市法院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重要精神,以及市委八届一次全会重要要求,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目标,坚持“强基础、铸忠诚、谋长远、保公正”工作主线,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争创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效率、一流的业绩,为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1 着力强化政治建设新担当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彻到司法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推进党建与审判深度融合,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努力实现审判执行“三个效果”有机统一。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进一步树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更好履行惩治犯罪、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职能作用。
2 着力展现服务大局新作为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惩治各类违法犯罪,常态化推动扫黑除恶斗争,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市委“三个一流”“四大战略”“七个大幅提升”战略部署,强化责任担当,依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标市第八次党代会和“十四五”规划目标,全力谋划法院各项工作,始终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助推科技城新区法务中心建设,建立科技城知识产权法庭,服务保障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建设。
3 着力提升司法为民新境界
认真贯彻实施民法典,全面提升民事司法保护水平。实施“群众满意度提升工程”,紧盯人民群众在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多元司法需求,在维护正义、保障安全、优化服务等方面加大司法供给。推进矛盾纠纷诉源治理联合调解中心建设,形成多元共治联动效应,全力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优化人民法庭职能定位,全力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保障乡村振兴,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加强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权益保障。加大涉军维权工作力度,切实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
4 着力实现司法改革新突破
推进四级法院审判职能定位改革,逐步实现两级法院在准确查明事实、实质化解纠纷,二审有效终审、精准定分止争的工作目标。大力推动诉讼服务体系优化升级,着眼人民群众司法需求,坚持用科技赋能、智慧赋能、数字赋能、服务赋能,实现诉讼便捷、解纷多元、服务集约。大力加强智慧法院建设,完善互联网司法模式,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让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更有保障。
5 着力树立法院队伍新形象
巩固法院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大力开展“清廉法院”建设,持续推进正风肃纪。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人民监督和各方面监督。坚持严管厚爱结合,全面加强司法职业保障,健全符合司法职业特点的管理制度。强化队伍素能建设,加强年轻干部和高层次审判人才培养,树牢“赶考”意识,勇挑时代重担,不断提高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做好“十四五”时期人民法院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市法院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市委坚强领导下,守正创新、行稳致远,为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