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2021年10月绵阳两会特别报道 > 正文
真抓实干 绵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聚焦政府工作报告
发稿时间: 2021-10-27 08:07    来源: 绵阳日报

  过去五年,是绵阳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绵阳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完成本届政府既定的主要目标任务,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新成就

  1 中国科技城建设扎实推进

  ·中央赋予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的时代使命

  ·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政策措施全力支持

  ·科技城新区成功获批并加快建设

  ·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7.14%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46家

  2 经济总量突破三千亿大关

  ·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过两个千亿台阶

  ·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10.08亿元,总量稳居全省第2位

  ·经济增速年均增长7.8%,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突破5000亿元

  3 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构建

  ·全市铁路通车里程达到264公里

  ·成绵城际动车实现公交化运营

  ·高速公路通车和在建里程726公里、居全省第3位

  ·南郊机场跻身全国机场50强

  ·绵阳南、江油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

  4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财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保持在60%以上

  ·城镇累计新增就业27.9万人

  ·学前教育“80·50”攻坚任务圆满完成,高中教育水平全省领先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9%、9.3%

  5 三大攻坚战目标如期完成

  ·8.3万户22.7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2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序列

  ·北川、平武2个国定贫困县高质量摘帽,提前一年实现全域脱贫目标

  ·进入国家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行列,“水十条”考核指标全部达标

  ·连续8年无人员因洪涝灾害死亡和失联

  ·连续11年无人员因地质灾害伤亡

  ·连续17年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精彩答卷

  1 综合经济实力全面提升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为12.3:39:48.7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2%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90.7%

  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1.6%,2家施工企业晋升特级资质,实现我市零的突破

  服务业增加值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突破千亿大关,年均增长8.7%

  北川、江油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两个现代农业产业园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市场主体不断壮大

  市场主体从24.6万家增加到41万家,总量居全省第2位

  “四上”企业达到3406家,总量保持全省第2位

  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总数3家,居全省第1位

  投资消费稳定增长

  出台《抓项目促投资19条硬措施》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5%

  产业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达到37.2%、占比居全省前列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9%

  全市网络交易额稳居全省第2位

  2 科技创新效能全面提升

  战略科技力量持续加强

  完善联系在绵科研院所、高校和“五个一”工作推进机制

  蝉联3届全国双拥模范城,蝉联7届四川省双拥模范城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解决了一批“卡脖子”问题

  国防科技工业加快发展

  科学城医院核医学中心回旋加速器项目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核医疗健康产业基地、激光产业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

  磁性材料产业园一期等项目建成投产

  华丰科技建成国内最大的高速背板连接器生产基地

  长虹电源建成国内最大的航空电源系统研发生产基地

  科技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375家

  国省级创新平台达到193个

  建成省级首批院士专家产业园2个

  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4.3件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年均增长13.6%

  3 发展动力活力全面提升

  ●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

  “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实施技术改造”等3项工作获得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激励,居全国地级市第2位

  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等经验得到国家部委肯定

  在全省率先开展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综合试点,40项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

  ●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引进5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05个

  到位国内省外资金连续5年居全省第2位

  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批建设

  科博会被评为“中国十佳优秀特色展览会”

  进出口总额稳居全省第2位

  ●营商环境大幅改善

  推行“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

  个人房产交易和不动产登记实现“全城通办”

  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在全国地级市排名第16位

  “五专”企业服务机制入选《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

  连续两年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排名第2位

  进入2020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优秀行列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66%

  “重构一环、贯通二环”全面实现

  危旧房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惠及群众超过40万人

  县域范围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达到81.7%

  涪城、游仙和6个镇、71个村被评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单位

  4 人民福祉水平全面提升

  民生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成为全省首批全域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国家认定的城市

  全市高等院校达到15所

  省内首家地级市儿童医院建成投用

  每千人婴幼儿托位数2.9个,居全省地级市第1位

  成功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89%

  单位GDP能耗降低18.47%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35.34%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5.78%

  社会治理能力持续提升

  蝉联4届全国文明城市

  获批首期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全省城市基层治理示范市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战果

  “七五”普法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

  5 政府行政效率全面提升

  政治建设全面加强

  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出台《市政府党组工作规则》等制度

  依法行政深入推进

  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

  全面实施政府系统法律顾问制度

  政府信息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廉政建设不断深化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

  减少政府文件和会议超过30%

  在全省率先建立市域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系统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