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区县新闻 > 三台
【三台】聚力培育镇村经济发展“新动能”
发稿时间:2021-01-26 09:54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两项改革”以来,三台县针对县域乡镇产业发展水平不均衡、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不健全等问题,着力优化县域产业布局,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农业经济提质增效。

  原标题: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三台:聚力培育镇村经济发展“新动能”

麦冬综合利用基地  

  “两项改革”以来,三台县针对县域乡镇产业发展水平不均衡、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不健全等问题,着力优化县域产业布局,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农业经济提质增效。

  聚效能 优化产业布局

  田野里,麦冬深绿青苍;山坡上,柑橘挂满枝头;饲养场里,猪肥牛壮……深冬时节,行走在三台县“麦冬——生猪现代农业产业园”,目之所及,生机蓬勃。

  据了解,三台县“麦冬—生猪现代农业产业园”涵盖花园镇、老马镇、永明镇、建设镇等3个乡镇20个行政村,幅员面积57平方公里,分别建成国家级出口麦冬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该园区以麦冬和生猪为主导产业。麦冬种植面积达2.5万亩,占园区总面积的80%,其中GAP基地8000亩;年出栏生猪22万头、仔猪60万只,有国家核心育种场2个、规模育种场14个、万头健康养殖小区1个。目前,园区种养循环立体种植面积达1.98万亩,2019年实现园区总产值38亿元,获评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2020年被纳入国家产业园创建培育体系。

  随着“两项改革”的稳步实施,如何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推动农业迈上新高地,增强农村发展新动能,成了三台县委、县政府亟需破解的课题。“两项改革打破了原有村域、镇域、县域的界限,对于集中连片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优化要素配置,延伸产业链条具有积极的作用。”该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借助“两项改革”的东风,该县麦冬、藤椒、生猪和优质粮油、蔬菜“3+2”农业主导产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夯实,建立起以麦冬一镇一带一园、藤椒一园三带五片、百万头生猪产业园、塔山—石安和金石—建平两个10万亩粮油高产示范片、沿江高架蔬菜和环城蔬菜产业带为核心的全新布局。

  冬寒凛冽,但在该县建平镇四季村的优质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里却生机盎然,绿油油的麦苗和油菜长势旺盛。四季村由原银家湾村、四季村、老营村合并而成,是全县的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的核心。2020年12月,该园区成功创建“绵阳市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我们对园区内的主导产业优质大米工程、双低油菜实行‘重中之重’的政策导向,同时做到产业奖补到户。”该镇宣传委员胥虎告诉记者,通过工作考核到村、正向激励到人、产业奖补到户等措施,以鼓励改革促优质高效产业发展为重点,建立起特色亮点申报考评机制,倒逼形成全镇“大抓改革大抓产业”格局。

  目前,建平镇累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4家,流转土地4000余亩,在四季村建成三台首个以优质大米为主题、以“2+5+N”为模式的“三台县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服务覆盖面达80%以上。

粮食丰收

  提质量 发展产业基地

  在四季村,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一条条拓宽的田间作业道正加快实施。在王久志看来,合村带来的好处不仅仅是村子变大了,更是凝聚了人心。“一是干部集聚,群众合心;二是资源集中,容易办成事;更重要的是以前的历史遗留问题也迎刃而解。”四季村党委书记王久志说,以前搞个基础建设,要么资金不够,要么群众不满意,推进起来非常困难。

  两项改革后,建平镇累计整合争取各类资金1990余万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500余亩、整治苏乐河1km、新建产业道路和田间作业道路7km,实现“田成方、地成块、渠成网、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建成1800平米的“廪实广场”,打造小环线2处等,还成功承办省市农业现场会各1场。

  “目前,园区吸引台沃科技、先蓉家庭农场、瓢瓜寨农场等市场主体投入社会资本2000万元以上,业主每年预计发放土地流转费、农民工工资达到150余万元,带动园区所在地群众人均增收800元以上。”王久志说。

  在该村,一座集烘干、仓储、精深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化烘干中心正加紧建设。“烘干中心建成后,不再为粮食的烘干仓储伤脑筋。”种植大户郭明江告诉记者,目前园区主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优质品种、统一科学施肥、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收储加工、统一品牌营销,实现种植户户户受益。

  据了解,该园区以绿色防控为切入点,着力提升“智慧”农业水平,维护太阳能杀虫灯90盏,投放赤眼蜂1万枚,安装诱捕器1780个,无人机飞防1780亩,镇域水稻全部实现统防统治;并推广“稻鸭共育、轻简化栽培”等先进农业技术20余项,建成“三台水稻(IPM)绿色防控示范园区”。

  同时,该园区致富能手王邦福组织带领成立了含收割机、插秧机等各类机械30余台的邦福农机联合社,参与园区机械化耕作,形成科研、试验、种植、收储、加工的现代农业完整链条,初步形成了全产业链、抱团发展的经营模式。

  “通过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畜禽标准化养殖等项目,进一步推进基地规模化发展和标准化建设,实现田网、路网、渠网、电网配套,满足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农业生产。”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县围绕产业基地和园区,分区域、分产业规划建设冷链、烘干、集配中心等设施装备,实现效益最大化,已累计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46万余亩,畜禽标准化养殖场237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0个。

川中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台沃中试基地

  增收入 壮大集体经济

  1月13日,在刘营镇安宁村桑叶茶加工厂,前来交售桑叶的村民们告诉记者,合村后,村里引进成功人士返乡创业,生产桑叶茶,以前多余的桑叶变成了“宝贝”。

  安宁村党委书记赵耀明介绍,该村由原菩提村、杨家扁村和梁坪村合并而成。合并后,该村招引返乡务工能人投资20余万元办起茶厂。目前茶厂月均产2吨桑叶茶和荷叶茶,惠及周边养桑群众40余人。

  刘营镇镇长胡平介绍,为提高村级集体收入,该镇梳理村委会适合整体租赁房屋等资源,交由企业统一运营管理,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目前,在原梁坪村村委会建立1个医疗器械中转站,村集体稳定收入年租金8000余元。同时,将空置的村委会房屋转化为公共服务设施,设立为便民服务点和老年活动中心。

  得益于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位于新德镇的崭山村迎来了发展的“又一春”。该村党支部书记文伯毅告诉记者,从种玉米、桃子柑橘到改为种米枣,崭山村花了四十多年时间。“崭山米枣”让这个曾经的旱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村。

  米枣种植还辐射到周边的永联村、永胜村。然而,由于村与村之间的种植技术壁垒无法打破,导致其他村的米枣种植质量难以赶上崭山村,再加上其他村地理位置偏远,让这些村的米枣产业难以见效。

  品牌效应如何持续放大,一直是文伯毅思考的问题。2020年年初,全省开展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崭山村要和其他两个同样发展米枣的永联村、永胜村合并。“三村合并,既能够扩大崭山米枣的种植规模,还能放大品牌效应。”文伯毅介绍,合并后,崭山村的米枣规模扩大到3500亩,永联、永胜两村的通村公路已铺好,明年,将是三村抱团发展产业见效的第一年。

  合村并组,产业得以长足发展,也是景福镇宋观庙村党委书记陈晓军的最大感受。改革中,产业实力强的原宋观庙村、王家堰村、王太沟村与产业基础薄弱的原宋武沟村合并为宋观庙村,产业整合形成甜橙、藤椒、稻鳅“民—村—企”加速融合和多元发展的新格局,预计年产业创收可实现1500余万元。

  目前,该村通过整合“三变改革”中设立的土地、资金、劳务等5个股份合作社,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实现了资源充分拓展、管理更加精细,“6211”“7111”等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深化,每年村集体经济可创收18万元。

  据了解,“两项改革”以来,三台县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土地经营权折股入社,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支持有条件村集体经济组织与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以自主开发、合资合作、投资入股、就业参与等方式,盘活集体资产、资源要素,拓展集体经济发展途径。同时,着力打通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推动产业链纵深拓展,以产业化联合体让农民分享更多的增值收益,目前全县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300余家,新建专业合作社42个,麦冬主产区实现药农全部入社,建成产业化联合体4个。 (刘玉明 文/图)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