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7日,第十三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迎来媒体探馆日。40余家媒体记者组成的采风团深入展馆,感受前沿科技魅力。
步入A馆——科技创新成果主题馆,仿佛进入一个充满未来感的“科技秀场”,一个个“国之重器”模型与一项项关键核心技术成果引人驻足。
众多媒体记者围绕在e-Flash超高剂量率电子射线放射治疗系统前,仔细聆听讲解。磁性材料和电机、特冶新材料等展品也吸引了大量记者驻足交流。
此外,“低空智行”运营服务平台、四足机器人、旺达3.0机器人、长虹灵曦人形机器人、九洲无人机防控指挥车等前沿展品更是成为焦点,引得媒体记者纷纷拍照留念。

“从大国重器到民生科技,本届科博会的千余件展品全方位体现了中国科技创新的强劲实力。”西安报业传媒集团主任记者杨明说,本次探馆是科博会期间来绵西安媒体团最大规模的采访活动,期待未来绵阳与西安共谋科创发展,助力西部科创高地建设。
“在探馆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绵阳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雄厚实力和前瞻布局。”封面新闻记者周洪攀表示,“众多高精尖技术成果不仅展示了科技的前沿动态,更体现了绵阳作为中国科技城在推动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协同创新供需展销主题馆(B馆)同样热闹非凡。100家企业参展,展品360余件,还举办了5个专题对接活动,促进了产业的交流与合作。
未来空天战争科幻科普主题馆(C馆)则首次在绵展出航空科幻IP“南天门计划”装备,一系列明星展品让人目不暇接。
现场氛围热烈,媒体记者纷纷感慨,科技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术语,而是可触可感的生动实践。
四川日报记者任紫鑫分享了他的探馆感受:“这次科博会上我注意到,绵阳市重点产业建圈强链‘587’产业体系的推进,正在让更多科技成果实现本地转化和产业链协同。今后我在采访中会更关注这些创新政策如何具体落地,以及它们对企业发展和区域创新生态带来的实际影响。”

据介绍,本次媒体探馆活动旨在通过记者的专业视角,更全面、生动地展示科博会的精彩亮点与绵阳科技城的创新活力。
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展示窗口,本届科博会不仅搭建了成果转化平台,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也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注入了新的动能。采风活动结束时,记者们意犹未尽,相机里存满了素材,笔记本上记满了亮点。透过媒体的镜头与笔触,第十三届科博会的创新之声、科技魅力,正传向更广阔的世界。
记者:杨方彧,刘燚(见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