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季到来,气温变化频繁,加上雨水增多,蚊蝇等病媒生物孳生、活动尤为频繁。连日来,绵阳各疾控部门严格监测病媒生物,加强环境整治。近日,记者走进部分病媒生物防制(蚊、鼠)类示范点,为您解锁绵阳病媒生物防制密码。
三汇路片区地处老城区,住宅年代相对久远,附近市场经营品种繁多,若不及时监测清理,极易造成蚊子等病媒生物孳生。10日上午,在绿植相对茂盛的花园小区,涪城疾控中心专业人员正在抽取样品进行水体幼蚊监测。“这里最近监测密度要加强,你看水体幼蚊密度,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超标。”“环境整治也要坚持不懈。”监测人员叮嘱管理人员。
在花园市场,疾控工作人员走访了家具城、精品销售区、装修建材区、零售区等,选取不同地点严格监测水体幼虫及成蚊数量,并与商家积极配合采取应对措施。
“这边先挂蚊帐进行成蚊监测。”在涪城区都市兰亭小区,另一路疾控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户外挂帐,通过“布雷图”指数监测,预测蚊子(成蚊及幼卵)的密度和环境等。“一定要严格做好日常维护和环境卫生。”监测结束后,工作人员对小区物业工作人员进行了蚊媒控制技术指导。
在科创区兴隆社区安置房点位,市疾控中心多举措常态化监测病媒生物孳生及控制情况。挂在树上的捕蝇笼、太阳能灭蚊灯、控制幼蚊孳生的毒水缸、布于下水道盖下的防鼠网……除疾控人员外,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也参与维护,这里环境整洁,还有各种爱卫知识宣传栏。
除了在小区进行病媒生物控制监测,记者在涪城区西城农贸市场看到,多盏粘捕蝇灯分布在市场顶部各区域,发挥着防制病媒生物的作用。市场设置有健康教育宣传栏,向群众普及健康教育知识。“我们经常在这个市场买菜,很少有蚊子,防蚊措施很周到。”正在买菜的居民刘阿姨说。
病媒生物防制,应该怎么做?市疾控中心公共卫生监测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是要彻底整治环境卫生,消除蚊蝇孳生环境,比如全面排查并清理易积水区域、定期疏通下水道,从源头减少蚊虫孳生;二是推行垃圾分类和“日产日清”制度,避免吸引蚊蝇鼠类、蟑螂等害虫;三要精准防控,最好是引入专业消杀团队,定期开展全面消杀;四是通过诱蚊灯、毒水缸、粘鼠板等动态监测病媒密度,实时反馈数据以调整消杀方案,形成“人人参与、群防群控”的氛围。(记者 彭雪 刘凤君)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