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州区河清镇水稻收割现场 刘雨薇 摄
绵阳新闻网讯 又是一年秋收季。金秋9月,绵阳各地广袤田野,粮食、果蔬等陆续成熟,满是丰收的景象。177.4万亩水稻也已陆续开镰收割,预计将持续到9月下旬。
在三台县新生镇双柏村,3台联合收割机正在田里“奔忙”,所到之处,水稻被收割,秸秆则直接被粉碎还田。
双柏村党总支书记王荣贵告诉记者,眼前正在收割的是省农科院专家团队推荐的优质大米品种“野香优莉丝”,“这个品种米香、抗性强、品质优,产量略低于常规稻,但是价格是常规稻的两倍,能卖到4元多1公斤。”
从这里收获的稻谷将送往镇联合总社的大米加工厂进行统一加工包装销售。新生镇全镇共种植了水稻8000多亩,以“宜香优2115”、“野香优莉丝”、米粉专用稻“Q优12”品种为主。
“从8月下旬开始,我们协调了镇内外20多台联合收割机为种植户开展服务,按照先散户、再大户的模式统一收获,力争于9月20日前应收尽收。”三台县新生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秦雯说:“目前水稻收获进度已超三成。”
另一边,安州区沃野上也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34万余亩水稻开镰收割。河清镇种植户雍现良仔细观察稻穗上的露水蒸发情况后,收割机准时入场,不一会儿,半亩地就收割完毕。
“收割机比人工便宜多了,人工(成本)要投四、五百元1亩,收割机只要120元1亩。”雍现良种植水稻已有40余年,以前一个人半天才能收割1亩地,如今20分钟就能完成,收割成本也降低到过去人工的近三分之一,这些发生在田野上的改变让他感触良多。
机械的应用普及,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与此同时,河清镇还采取“稻菜轮作”和“稻麦轮作”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张辉 刘雨微 杨宸羽 记者 唐显枚 王何力 文/图)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