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州大小事
绵阳中学为新生补上急救必修课
守护生命从“会”开始
发稿时间:2025-08-29 09:00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按压时找准位置,频率保持在每分钟100至120次,深度5至6厘米,这样能有效帮助心脏骤停的人恢复血液循环。”8月28日,在绵阳中学高一新生军训现场,绵阳市红十字会急救老师走进军训队伍,为高一新生培训急救知识。活动现场,红十字会急救老师们通过急救知识讲解演示的方式,用“理论+实操”的形式,教会高一新生们心肺复苏、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核心救命技能。

  

 

  为高一新生培训急救知识

  

 

  同学们轮流操作急救方法

  绵阳新闻网讯  “按压时找准位置,频率保持在每分钟100至120次,深度5至6厘米,这样能有效帮助心脏骤停的人恢复血液循环。”8月28日,在绵阳中学高一新生军训现场,绵阳市红十字会急救老师走进军训队伍,为高一新生培训急救知识。活动现场,红十字会急救老师们通过急救知识讲解演示的方式,用“理论+实操”的形式,教会高一新生们心肺复苏、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核心救命技能。

  “大家看,打开气道时要保持头部后仰、下颌上抬,这样才能让气流顺利通过。”在心肺复苏讲解环节,红十字会急救老师在假人旁一边演示一边拆解操作步骤,从判断意识、呼叫救援,到胸外按压、人工呼吸,每个动作的细节都讲解得十分细致。“按压时手臂要伸直,用上半身力量往下压,而不是靠手腕发力。”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老师一边说,一边纠正同学们的演示动作。随后的实操体验环节更是点燃了现场气氛,同学们分成小组围在模拟假人周围,在讲师的一对一指导下轮流上手操作。

  “今天很高兴,解锁了救命新技能。刚开始按压时总找不准位置,老师手把手帮我调整姿势,现在终于能按到标准范围了!”高一新生尹高浩楠反复练习了3次,直到动作规范才满意。他坦言,以前觉得急救是医护人员的事,现在才知道“普通人学会了也能成为‘生命守护者’”。

  AED的使用教学同样引发热烈反响。当老师拿出AED设备模型,演示“开机—贴电极片—分析心律—按下除颤按钮”的操作流程时,同学们纷纷凑近观察。“AED在什么情况下不能用?”“儿童心肺复苏和成人有区别吗?”老师们耐心逐一解答,扫清知识盲区。

  “以前看电视剧里演急救场景,总觉得离自己很远,今天亲自动手操作后才发现,这些技能真的很实用,关键时刻能救命!”高一学生王鑫淼表示,这次讲座不仅学会了急救技能,更改变了对“急救”的认知——从“被动等待救援”转变为“主动掌握自救互救能力”。

  “新生刚进入新环境,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的培养尤为关键。”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推进“急救知识进校园”活动,帮助师生从“知道”到“会用”,为构建平安校园、守护师生生命安全持续发力。(记者 彭雪 文/图) 

  编辑:李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