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州大小事
绵阳:AI赋能基层医疗“智能升级”
发稿时间:2025-08-23 09:23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长期以来,“大病挤三甲、小病跑县城”是基层医疗的真实写照。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成为基层医疗卫生发展的最大堵点。然而,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在绵阳,一场由人工智能引发的基层医疗变革正逐步破解偏远群众的看病难题,重塑乡镇卫生院的诊疗图景,撬动全市基层医疗实现新变革。


  原标题: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智慧药房全流程服务……

  绵阳:AI赋能基层医疗“智能升级”


北川尔玛社区居民在体验“四诊仪”把脉


  长期以来,“大病挤三甲、小病跑县城”是基层医疗的真实写照。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成为基层医疗卫生发展的最大堵点。然而,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在绵阳,一场由人工智能引发的基层医疗变革正逐步破解偏远群众的看病难题,重塑乡镇卫生院的诊疗图景,撬动全市基层医疗实现新变革。

  “AI大脑”显身手:卫生院有了“数字导航”

  “医生,我肚子疼得厉害,吐了好几次。”8月19日清晨,游仙区新桥中心卫生院,村民王大爷一早就来挂全科医生冯吉虎的号。

  冯医生刚输入患者信息,屏幕立刻弹出一张动态健康图谱——既往病史、体检异常指标、慢病管理记录一目了然。随着主诉录入,Deepseek系统迅速生成数项鉴别诊断,包括“急性阑尾炎”“胃肠炎”等,并附有置信度提示。

  开药时,系统自动弹出“患者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提醒;提交诊断后,个性化治疗方案实时生成,药物剂量也自动计算完成。“以往像急性腹痛这类症状,我们要反复问病史、查档案,现在AI把关键信息‘推’到眼前,我们只需根据情况审核、调整,还能避免用药错误,心里踏实多了。”冯吉虎说。

  这一切的改变,源于今年3月游仙区成为全省首个全域启用“满血版Deepseek”的试点。全区120多家卫生院接入了这一“人工智能大脑”,32万居民拥有了AI医生,还有动态更新的“数字健康护照”。不止辅助诊断,该系统还接入了影像质控与公卫服务:在镇卫生院拍摄的CT片可由AI初筛病灶,健康数据实时上传至区级智能公卫平台,AI自动研判风险并推送给家庭医生,实现“治未病”与精准干预。

  智慧药房全流程服务:中医药服务一键通达

  在三台县中医院智慧药房,全自动中药饮片调剂系统正在高速运转。过去人工配一剂药至少需要五分钟,如今机械臂精准抓取、称重、分包,15秒内即可完成。

  调配好的处方自动传送到煎药中心,浸泡、煎煮、包装全流程均有信息化跟踪,并提供免费配送上门服务,实现从“人等药”到“药等人”的转变。同时,乡镇卫生院医生开出的处方可实时上传至县级审方中心,先由AI进行合规性和合理性初审,再由中医师人工复核;完成后,指令直达智慧药房启动配送。

  这背后,是一套覆盖县、乡、村三级的中医药智慧服务系统。三台县中医院作为全省首家实现中药饮片全自动调剂的县级医院,依托中医医联体平台,打通了从中药统一采购、审方、调剂、煎煮到配送的全链条。截至目前,智慧中药房已服务14家乡镇卫生院,累计开出处方5.2万余个,服务2.8万余人。老百姓在村卫生站就能开方,由县中心审方、统配,次日即可送达,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与安全性大幅提升。

  AI大模型“望闻问切”:让“名医”经验下沉村落

  北川羌族自治县尔玛社区引入的“岐黄问道”大模型(由华为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共同研发)——AI中医“四诊仪”,吸引了众多居民体验。

  市民王芳坐上诊疗椅,摄像头自动采集面部与舌象,仿生机械臂搭上她的手腕,通过压力传感器模拟“浮、中、沉”切脉手法。不到一分钟,系统便生成了一份详细的体质报告与辨证建议。该系统融合全国数百位名老中医经验,建有覆盖5000余种证型的诊疗知识库,将传统“望闻问切”转化为20多项数字化参数。

  同样,在平武县平通镇卫生院、三台县芦溪镇,中医AI智能问诊系统已投入日常使用,通过面诊、舌诊和语音问询辅助医生诊疗,极大缓解了基层中医师资源匮乏的困境。

  “AI+全域医疗”:推动基层医疗“弯道超车”

  从AI辅诊到智慧药房,再到社区引入的智能诊疗设备;从辨证数字化到健康风险预警,人工智能让绵阳的基层医疗正经历一场系统性的能力跃迁。

  “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一场体系重构。”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以‘AI+医疗’为抓手,推动优质资源下沉与基层能力提升双轨并行。通过整合医疗、公卫与健康管理三大职能,重构服务体系:老百姓在‘健康小屋’刷身份证就能完成12项自检,数据实时上传、异常即时提醒;家庭医生依托AI动态追踪慢病患者;乡镇卫生院在人工智能系统支持下,也能提供精准、安全的初级诊疗。”下一步,绵阳将通过引入与创新相结合的模式,构建基层“AI+全域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基层医疗能力跨越式升级。

  在这场变革中,人工智能不再仅是技术工具,更成为基层医疗实现“资源重组、流程再造、服务升级”的核心引擎。它正悄然跨越山川阻隔,将优质医疗资源“译码”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服务,流淌进绵阳的每一个乡镇、每一个村落。(记者 彭雪 文/图)

    编辑:郭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