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24小时
花钱上名校,你信吗?这起纠纷案件敲警钟
发稿时间:2025-08-22 09:17   来源: 绵阳日报


  “你放心,我有关系,这事包在我身上。”“只要钱到位,别的不用担心”……又是一年升学季,这些极具蛊惑性的话,你是否相信?近日,涪城区人民法院公布了一起办理上学的纠纷案件,为广大家长敲响警钟。

  2024年7月,刘某为让孩子进入某学校读书,通过熟人介绍,认识了一家咨询公司的工作人员,与其签订《委托协议》,约定该公司为孩子提供该学校的升学规划咨询指导服务,咨询费用为18万元,并备注9月1日前正常入学就读该校,如9月1日前未正常入读,则全额退款。后因刘某的孩子未能按约进入该校就读,在多次和咨询公司协商退款均无果后,刘某将某咨询公司起诉至涪城区人民法院,要求该公司按约退还18万元委托费用并支付利息。

  面对刘某的诉求,咨询公司辩称,与刘某签订的协议仅仅是对升学政策进行详解,并提供升学规划指导服务。“我们已依约提供了政策指导与规划服务,因此不应退还委托款项。”刘某则认为,当时听信了对方“能正常入学”的说法,才愿意支付18万元费用。“之前说的是保证能入学,否则就退款。可现在不能读书也不想退款,这不是诈骗吗?”刘某气愤不已。

  案件审理过程中法院查明,刘某及其孩子的户籍与房产均不在绵阳市辖区内。经向教育主管部门进行核实,确实不符合绵阳市相关学校的入学条件。

  法院结合双方委托协议内容、微信聊天记录等证据,认定双方签订的委托协议实质是为规避正常的入学流程,通过不正当手段办理绵阳某学校入学手续,此举不仅扰乱了教育公平,也违背了社会公序良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法院认定该委托协议应为无效合同,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咨询公司应将收取的18万元退还。但鉴于刘某在明知其子女不具备目标学校入学资格的情况下,仍不遵守正常招生秩序,试图通过“中介运作”等不正当手段破坏义务教育入学秩序,对合同无效亦存在过错,因此法院对相关的利息主张不予支持。最终,涪城区人民法院判决某咨询公司退还刘某18万元。

  目前,该判决已经生效。(记者 邓勇)

  以案说法

  “此类案件中,不法分子的手段层出不穷。除了像本案中这种以‘升学计划和服务’为说辞之外,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冒充教育部门工作人员,以‘补录名额’‘政策照顾’等名义,要求家长缴纳高额费用;或者声称自己有‘内部指标’,但需要家长先支付定金、保证金等实施诈骗,一旦钱款到手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承办法官表示,这些行为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从家庭角度来看,家长不仅损失了大量钱财,还可能因为错过正常的入学报名时间,导致孩子无法及时入学。

  从社会层面而言,此类行为破坏了教育公平的原则,扰乱了正常的招生秩序,让本应公平竞争的教育环境变得乌烟瘴气,损害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

  承办法官提醒广大家长——

  ●孩子的教育是家长的心头大事,一些人正是抓住家长的焦虑心理,打着“能解决上学难题”的幌子诈骗;

  ●孩子入学、转学等事,一定要通过学校官网、教育部门等正规渠道了解政策和流程,依法依规办理;

  ●对声称花钱能搞定上学问题的,要高度警惕;

  ●避免轻信“内部指标”“特殊入学”等虚假承诺,试图通过“走后门、托关系”让孩子读名校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教育,更有可能造成“人财两空”的严重后果;

  ●若不幸被骗,要保留好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方便警方追查,挽回损失。


 

    编辑:郭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