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实施在即 ——
系紧“安全缰绳” 老旧“电马儿”去向何方?
“电马儿”是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近日,新版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技术规范》)将于9月1日起实施的消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技术规范》实施后,相关部门将加大对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管力度,同时,《技术规范》涉及电动自行车防火、限速、防篡改等多方面技术指标的升级,对商家的销售和消费者的使用都将带来不小的影响。
随着实施日期日益临近,我市电动自行车销售商家如何应对?市民有何反响?连日来,记者进行了走访。
商家
积极清库存 筹备新产品
记者走访城区多家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发现,目前市面上仍以旧国标车辆为主。一经销商表示,自《技术规范》将实施的消息传出后,门店就逐步减少了旧国标车辆的进货量,并加大促销力度,推出以旧换新、降价优惠等活动,加快库存清理。
“国家的要求是厂家9月1日以后停止生产旧国标车辆,商家在11月30日之前把这些车子消化完就可以了。”爱玛电动车绵阳总店工作人员王欢说。
台铃直营店工作人员温静告诉记者,针对新政策,他们已经着手进行了积极的筹备。
据了解,为推动符合《技术规范》的电动自行车量产上市,实现新旧标准车辆的平稳过渡,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消防救援局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强化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 加快新产品供应的意见》,要求加快新产品量产上市、强化检测认证保障,同时,《技术规范》对9月1日之前按照旧标准生产的车辆额外给予了3个月的销售过渡期,在12月1日之前,旧标准车辆仍可继续销售。
市民
限速有保障 骑行更安全
《技术规范》将于9月1日起实施,最受关注的变化之一就是电动自行车最高设计车速不超过25公里/小时,同时升级了防篡改等多方面技术指标,让限速有保障,也让骑行更安全。在采访中,多数市民对这一变化表示赞同,认为“骑行安全第一”。
“虽然速度慢了,但我觉得挺好的,充电会更加安全,也会规避很多安全隐患。”市民敬丽历说。
市民王佳豪认为,电瓶车限速,为骑行者的安全加了一道保障,也展现出一种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毕竟速度太快了的话,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慢一点对生活也没多大的影响”。
骑手
送餐效率降低 将来考虑“换摩”
对外卖骑手而言,送餐效率和车速息息相关,《技术规范》规定电动自行车最高设计车速不得超过25公里/小时,可能导致外卖员送餐时间延长,送单量减少。采访中,有骑手表示,考虑将来把“电马儿”换成摩托车,以保证送餐的高效率。“影响肯定是有的,今后可能要考虑买摩托车送外卖。”外卖骑手付雨涛说。
也有个别外卖骑手认为,虽然限速等规定影响了送餐效率,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减少了因超速、违规行驶等可能带来的交通事故风险,保障了外卖员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电马儿”新旧国标的过渡,或许会伴随着骑行人暂时的不便和不习惯,但从长远来看,只有守住“合规”的底线,才能让电动自行车真正成为方便市民出行的“绿色工具”。(记者 陈荣 何茂松 文/图)
新闻多一点
新旧国标有何相同和不同?
相同点
1.最高车速限制相同:都规定电动自行车最高设计车速不得超过25公里/小时,以保障骑行安全,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2.保留脚踏骑行功能:均要求电动自行车(电助力)具备脚踏骑行功能,确保车辆在没电等情况下,仍可通过人力骑行,保证基本出行能力。
不同点
1.整车质量要求不同:旧国标规定整车质量不超过55公斤,新国标则将铅蓄电池车型的整车重量限值放宽至63公斤,锂电池车型仍维持55公斤标准,以满足消费者对续航里程的需求。
2.防火阻燃要求不同:新国标强化了防火阻燃要求,规定电动自行车使用塑料的总质量不应超过整车质量的5.5%,并对弹性软垫材料等不同类别非金属部件分别规定了防火阻燃指标,旧国标在此方面要求相对宽松。
3.防篡改要求不同:新国标从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三方面提出更严格的防篡改要求,如电池组不应预留扩展车载电池的接口或线路,控制器不应通过剪线等方式修改功能等。
4.标识要求不同:新国标要求整车编码采用耐高温永久性标识,便于车辆生产、流通和使用各环节的追踪和监管,旧国标无此要求。
5.后视镜规定不同:新国标鼓励安装后视镜以提高骑行安全性,但不强制,旧国标未提及后视镜相关内容。
6.定位功能要求不同:新国标要求用于城市物流等经营性用途的电动自行车必须安装北斗模块,普通家用电动自行车可由消费者自主选择,旧国标无此规定。
7.脚踏骑行功能要求不同:新国标仅要求采用电助力模式的车辆具有脚踏骑行功能,对电驱动车辆不作强制要求,旧国标则要求所有电动自行车都必须有脚踏骑行功能。
8.建议使用年限标注不同:新国标明确应在产品名牌、合格证上标明建议使用年限,提醒消费者及时淘汰超期服役产品,旧国标未对此做出规定。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