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时评
“减负”文件为文件“减负”作出示范
发稿时间:2025-08-09 08:35   来源: 绵阳日报

  □ 新声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聚焦形式主义这一顽瘴痼疾,精准施策,围绕七个方面部署21条硬举措,为基层松绑减负划出清晰路径、提供制度保障,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

  值得一提的是,这份直指“减负”核心的文件,自身就是革除文牍主义、倡导务实新风的典范。全文不足4500字,摒弃一切繁文缛节和空话套话,条条切中要害。从“精文减会”到“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再到“减轻数字负担”,《若干规定》提出了一整套目标清晰、标准量化、责任明确、可操作可问责的“硬核”举措,对形式主义病灶实施精准“靶向治疗”。文件本身,就为基层文件“减负”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

  制发文件,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繁琐、冗长、赘余的文件反而于此不利。以往,一些文件穿靴戴帽、冗长空洞,甚至是盲目套用文件,动辄八九千甚至上万字,把落实工作变成了任务的“击鼓传花”,加重了基层负担。《若干规定》明确要求:文件应当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着重提出贯彻落实的政策措施,一般不必阐述形势背景、重要意义、主要原则等内容,确需阐述的应当简明扼要。

  更为可贵的是,《若干规定》拒绝模糊的“原则上”“要重视”表述,以刚性的数字划出清晰红线:除部署综合性工作外,地方和部门文件不超5000字,部署专项工作文件不超4000字。此外,像会议时长——主要负责同志讲话不超1小时;督查考核——严格控制频次,严禁多头重复;数字负担——原则上只保留一个政务APP……均划出鲜明的红线。这些数字绝非随意框定,而是对基层痛点精准把脉后的科学设定,彰显文件背后扎实深入的调研之功。

  “坚持‘短实新’文风”——《若干规定》中的这一要求,正是其自身生动的注脚。这份不足4500字的重要文件,字字珠玑,让文字回归信息传递与问题解决的本源。字数折射文风,文风映照作风。回望深刻改变中国的中央八项规定,也不过短短600余字。如今,《若干规定》作为党内法规体系中首部聚焦基层减负的专项制度,赓续了这一优良传统,其自身形态就昭示着深刻的治理逻辑: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必须首先从破除产生它们的繁冗文本和僵化程序入手,推动工作作风和文风实现根本性转变。

  文风之变,是作风之变的前奏;作风之变,是效能之变的根基。《若干规定》坚持鲜明的问题导向,以“小切口”做“大文章”,设“硬约束”划“实杠杠”,力求举措细化实化、要求清晰明了,大幅压缩推诿塞责的模糊地带。如果每一份文件都如《若干规定》般精炼务实,每一次会议都力求高效,每一次督查都直指要害,形式主义又何来滋生的土壤与蔓延的空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