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被誉为农业的“芯片”,是决定农业产量、品质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发展现代种业不仅关乎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
作为全国五个种业大市之一,绵阳将现代种业锁定为“587”产业体系中7条特色产业新赛道之一,锚定打造全国种业强市的战略目标,坚持“强链、延链、补链”并举,不断扩大现代种业产业规模,推动现代种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龙头引领
农民增收有保障
走进四川台沃香食品有限公司(台沃科技集团旗下子公司),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着打包从生产线下来的大米。车间外的大卡车旁,工人正操作叉车紧张装货。
四川台沃香食品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富华透露,这里日均发送两万订单,高峰期日均订单量可达到两万六千单。
该公司销售的大米主要为台沃自主知识产权水稻品种“泰优粤禾丝苗”。该品种由四川台沃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15年开始利用引进的优质水稻恢复系“粤禾丝苗”与不育系“泰丰A”杂交选育,2020年通过四川省审定,2022年荣获四川省委、省政府“稻香杯”优质米一等奖。这几年,“泰优粤禾丝苗”米已迅速成为台沃的拳头产品。
不只是“泰优粤禾丝苗”,台沃科技集团旗下的种业公司近年来科研投入超8000万元,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自主选育了不育系5个,水稻、玉米、油菜新品种39个,累计推广优良品种种植面积超3000万亩。
今年6月,台沃种业还新建成万吨种子智能加工中心,拥有全自动种子加工线2条,可实现精选、分级、烘干到可追溯包装全流程智能化、无人化运行,拥有万吨级仓储能力(低温库)和日加工80吨优质种子的实力。
近年来,台沃科技集团积极响应三台县委、县政府水稻“三品”工程(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的号召,以工厂化育秧为抓手,以联农带农为重点,以增产增收为核心,创新实施“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在三台全县发展种植了“泰优粤禾丝苗”15万亩,不仅提供秧苗、技术指导,还实行订单收购。
以三台县金石镇为例,全镇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推行“六统一分”组织形式,与台沃香签订保价协议,按每吨高于市场价约300元的价格进行收购。
“目前,我们镇已发展‘泰优粤禾丝苗’种植面积1.8万亩,位居全县第一,有力带动了农民增收。”金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马开东说。
从田间到餐桌,一袋袋台沃香大米见证了现代种业的蓬勃发展。作为我市现代种业的链主企业,台沃科技集团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涉足了肥料、种业、植保、农产品、农田托管等相关领域,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种植大户、新型主体签订了订单种植收购合同200余份,实现了主推品种、主推技术的落地落实,既提高了三台水稻产量,又带动了种植户增收,真正实现了从种子到食品的产业闭环。
强链补链
加快产业聚集成势
除了让链主企业自身不断强大,更要发挥好龙头企业优势,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
绵阳现代种业产业发展起步早、基础好,生猪、粮油、蔬菜三大种业齐头并进,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2021年,更是在全省率先提出全国种业强市建设目标。
今年,聚焦现代种业特色产业新赛道,绵阳更是坚持“强链延链补链”并举,致力于让种业焕发新活力——
完善产业规划体系,明确发展方向。
起草完成《绵阳市现代种业特色产业链三年行动方案》和《绵阳市现代种业百亿产业建圈强链培育方案》,目标是到2027年,基本建成“全国一流、西部领先”的现代种业强市。
同时,制定《现代种业特色产业新赛道2025年重点任务清单细化表》,进一步明确年度重点任务,绘制出清晰的“作战图”。
增强育种核心优势,夯实技术基础。
建成全省唯一市级种质资源库,依托全省唯一国家区域畜禽(生猪)种业创新中心,推动四川省种畜禽质量测试中心实验室及万安实验室生猪创新平台建设。
充分发挥10家国、省种业阵型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推进科企合作共建创新联合体,2025年育成农作物新品种17个。
提升供种保障能力,筑牢产业根基。
大力推进三台县1200头西南地区最大共享种公猪站满产达能,实施600头种公猪站备份场建设。
以国家级制种大县和游仙区省级蔬菜种业园区为载体,新建1000亩以上粮油制种核心基地5个、达到34个,新增蔬菜种子生产基地2000亩以上,建成台沃万吨种子智能加工中心,全面提升种子生产与加工能力。
强化市场主体培育,激发创新活力。
持续开展招才引智活动,探索“事业+企业”双轨合作制,引导科研院所技术人才到种业企业兼职。
加强金融扶持力度,用好种业发展专项资金,落实贷款贴息政策,推出“种业振兴贷”。
通过召开座谈会、举办供需对接等方式整合资源、助企纾困,成立绵阳市现代种业有限公司,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未来如何乘势而上,推动现代种业特色产业新赛道成为主赛道?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种业“强芯”、龙头引领、种源基地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着力解决绵阳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不充分、种业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等困境,发挥好种业大市的优势,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贡献更多力量。
(涪江观察记者 唐显枚 王何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