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石椅羌寨体验羌族进寨仪式
□ 记者 唐舒琪 唐云峰 文/图
夏季的北川,处处涌动着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蓬勃生机——
石椅羌寨,游客们沉浸式体验古老的羌族进寨仪式;北川大禹陈列馆内,全息投影、AR交互等20余项前沿数字技术让大禹的故事“活”了起来;北川大熊猫动植物园内,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与独具特色的羌族文化元素相映成趣,吸引着众多亲子家庭前来打卡体验……
这些生动场景,正是北川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以“五大工程”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
7月31日10时许,在北川大熊猫动植物园内,不少游客正带着孩子逛园。“妈妈,大熊猫正在吃竹子呢,它的牙齿好锋利呀。”绵阳游客陈女士正认真为孩子科普,“大熊猫是我们的国宝,它们最爱吃的就是竹子了。你看它们黑白相间的毛发,圆滚滚的身子,多可爱呀。这里的大熊猫都生活在模拟自然的环境中,你可以仔细观察一下它的生活习惯。”
“这段时间气温高,园内新增的遮阳伞既有熊猫的可爱造型,又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这些细节设计美观且实用。”北川文广旅局局长熊英仔细检查完园内基础设施和大熊猫生活环境后向记者介绍,“新增这些内容一方面是为了切实解决游客游览观光的迫切需求,进一步提升游园的舒适度;另一方面,也是将园区作为文化展示的载体,让大熊猫文化与羌族文化元素自然地融入园区的环境,让游客在休憩的同时,也能沉浸式地感受独特的文化氛围。”
据熊英介绍,作为绵阳精品旅游线路的重要节点,北川充分发挥禹羌文化、感恩文化和大熊猫IP等资源优势,通过实施产业融合、产品培优、服务提升、人才引育、品牌营销“五大工程”,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升级。
目前,北川已构建“一核两园三线多点”全域旅游格局,打造20余条精品路线,形成四季皆宜的旅游产品体系。数据显示,2024年北川接待游客134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15亿元;2025年上半年接待游客70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6%和20%,成功入选“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
那么,如何提升景区景点的软硬件服务和品牌影响力?
熊英表示,提升服务品质方面,北川多管齐下。硬件上,实施“强基焕新”行动,加快茂三高速建设,改造通景公路,新增5条旅游专线,并在所有A级景区配备母婴室、无障碍通道等便民设施;软件上,制定《北川民宿服务规范》,推出既能做向导又能讲文化的“羌式管家”,培养专业讲解员30余名,并建立“15分钟投诉响应”机制,游客反馈的问题当天就能得到处理;同时,创新推出“安逸消费一卡通”,推动景区向综合旅游目的地转型。
品牌建设方面,北川打出“组合拳”。一是做响活动品牌,高质量举办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动,将“羌年”打造为“禹羌文化国际艺术节”,举办大熊猫文旅消费季和低空旅游消费季,进一步擦亮禹羌文化、感恩文化和大熊猫文旅品牌;二是创新宣传方式,建强宣传推广平台,深化与各类媒体的合作,推出“跟着微短剧去旅游”“非遗里的北川”系列短视频,进一步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深化区域合作,市场化开展文旅资源推介、产品推销等活动,加强与成渝地区、浙江、山东等地的深度对接,推动资源互推、客源互送,让更多人“在世界行走,为北川停留”。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