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州大小事
绵阳人民公园探索“分贝之争”最优解
发稿时间:2025-08-04 09:22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朝阳初升,盛夏的绵阳人民公园昭烈读书楼外,广场树荫下早已热闹非凡。刚过早上八点,此起彼伏的音乐声便响彻四周。大叔阿姨们踩着鼓点起舞,乐器演奏声、欢歌声交织成活力乐章——然而,这处充满生机的公共空间,却因“分贝”超标问题,成为城市治理的焦点。

  老人们在绵阳人民公园内演奏乐器

  朝阳初升,盛夏的绵阳人民公园昭烈读书楼外,广场树荫下早已热闹非凡。刚过早上八点,此起彼伏的音乐声便响彻四周。大叔阿姨们踩着鼓点起舞,乐器演奏声、欢歌声交织成活力乐章——然而,这处充满生机的公共空间,却因“分贝”超标问题,成为城市治理的焦点。

  □ 李欣珂 陈松林

  记者 兰建春 文/图

  晨练热情高涨  噪声困扰周边

  家住花园片区的陈婆婆,早上七点多就准时抵达人民公园昭烈读书楼外的广场。这里汇聚了许多像她一样的伙伴,大家跟随音乐起舞锻炼,累了便歇脚聊天,直至上午十点左右才结束。据人民公园初步统计,夏季早晨7点到10点间,公园内跳舞、演奏、唱歌、跳操的晨练队伍超过10支,参与人数逾600人,不少老年人已将这样的晨练习惯坚持了20余年。“我们每天跳一个多小时,既锻炼了身体,还能结交朋友,公园就是我们的‘快乐舞台’。” 一位跳舞的阿姨笑着说。

  然而,这份热情与坚持却让周边居民和其他锻炼者感到困扰。正在附近晨练的陈大爷指着广场边的电子分贝检测仪说道:“看嘛,都七八十分贝了。”同在公园锻炼的刘大爷也坦言:“声音确实太大,我们在附近锻炼,彼此交谈有时候都听不清。希望广场舞团队能相互体谅,控制音量。”公园附近一代天骄公寓的住户陈女士则更显无奈:“早上刚起床准备给孩子辅导作业,楼下的音乐声就传了上来,只得紧闭窗户。” 为此,已有多位居民向相关部门反映人民公园噪声问题。

  多策并施降噪   探索平衡之道

  7月29日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特巡警与公园志愿者正在联合开展劝导工作。在向晨练团体宣传噪声污染防治相关法规后,晨练乐队很快主动调低了音量。广场一侧,人民公园发布的噪声管理公告格外醒目。公告明确提出,园内活动须严格控制音量,不得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并规定“音量白天不超过60分贝,夜间不超过50分贝”。

  人民公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近期噪声问题,公园已多举措推进治理:发布降噪公告强化规范,联合市公安特巡警在早晚高峰及节假日开展联合行动,及时劝阻音量超标行为;组织园内团体负责人召开“降噪座谈会”,发放《降噪倡议书》明确音量要求;在出入口、广场及居民区附近设置提醒公告牌;在重点区域安装实时分贝监测屏,让音量“看得见”,督促大家自觉控制音量。

  据了解,人民公园近期还计划启用便携设备加强流动检测,探索划分“静区”和“动区”实现活动分流,同时配合公安部门对违规行为依法处理,多维度控制噪声扰民。

  记者手记

  噪声治理背后的城市治理考题

  绵阳人民公园广场舞的“乐音”之困,是许多城市公园的日常缩影。晨昏之际,中老年人伴随动感音乐起舞,本是追求健康与活力的生动体现。可当音量越过合理界限,成为周边住户和市民难以承受之“音”,这份活力便陷入了“扰民”的尴尬境地。

  公园广场舞困局,并非简单的“对错”之争,而是城市发展进入“下半场”的一道必答题。周边居民和市民对公园宁静的诉求是正当权益,而一味指责老人“扰民”既失公允,也无助于问题解决。它暴露出更深层的问题:一是人民公园每天承载着十余支队伍、六百余人晨练的公共空间已渐显不足;二是城市精细化治理能力正面临更高要求和期待。从城市“增量扩张”到“存量优化”,城市治理的核心在于如何以法治科学、创新高效的方式协调多元利益冲突,实现公共福祉最大化,而公园晨练“分贝”之困正是检验这份能力的“试金石”。

  令人欣慰的是,公园、警方、晨练团体等各方已积极行动起来。困局的破解,考验着城市管理者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下,平衡多元刚需、创新治理手段、提升公共空间品质的智慧与决心。唯有如此,公园才能真正成为所有人共享的“活力绿洲”与“心灵静土”。

编辑:李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