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学习贯彻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 > 正文
加快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发稿时间: 2025-07-17 08:47    来源: 绵阳日报

  绵阳日报社论

  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绵阳高质量发展,文旅产业既是软实力,也是硬支撑。

  7月16日举行的市委八届十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审议通过了《中共绵阳市委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这次会议对于加快把全市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绵阳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和旅游相互赋能、相得益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作出部署。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就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作出决定。我们必须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全力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绘就“诗”和“远方”的绵阳画卷。

  绵阳素有“富乐之乡、蜀道明珠”的美誉,生态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王朗、虎牙、翠云廊、仙海湖等人间胜景奇美秀丽,嫘祖、大禹、文昌、李白等历史文化交相辉映,羌历新年、白马风情、雎水踩桥等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更是“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的重要发源地和承载地,具备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的良好条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绵阳由文旅大市向文旅强市迈进、文旅产业实现量质齐升的关键期,把文旅资源价值和潜力充分释放出来,关键在于做好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

  文旅产业“一业兴、百业旺”,具有消费促进、百业融合、富民增收等多重功能,是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促开放的重要举措。顺应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全会提出把“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作为主线贯穿各方面、全过程,始终坚持文化为魂、旅游为体,保护优先、合理利用,改革创新、提质增效,加快把文旅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绵阳特色的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子。

  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旅游发展,用文化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品位,用旅游促进文化传播、带动文化繁荣,切实增强文化旅游的感染力、吸引力和竞争力。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就是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在保护好文化遗产和生态资源的前提下,做好文旅资源的合理开发、有序利用,把文化遗产和自然风光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改革创新、提质增效,就是要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解难题、求突破,推进文旅发展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不断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让文化和旅游互融共生、互动共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文旅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文旅融合发展的内在规律,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加大统筹协调和工作推进力度,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扎实推进资源聚合、品牌打造、宣推引流、环境提升、主体培育“五大工程”,加快形成竞相发展、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以务实作风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绵阳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