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绵阳市住建部门从建设管理、道路保洁、工地监管等多维度发力,打出臭氧污染防治“组合拳”,守护城市宜居环境。
在道路扬尘治理中,环卫部门启动“机械+人工”立体作战模式。城区140余辆洒水车、抑尘车等组成“机械化军团”,根据气温和臭氧浓度实时动态调整作业频次,在施工工地周边等重点区域实施精准降尘。针对人行道、背街小巷等机械化作业盲区,保洁人员采用“人工+小型机械”的方式开展深度清洁,确保路面见本色。为兼顾交通畅通,作业队伍实行“错峰作业”,白天避开早晚高峰,部分路段延长至夜间作业。
在建筑工地治理方面,住建部门持续推进“智慧工地”建设,通过“天空地”监管系统实现扬尘全过程管控。全市房屋市政工程严格落实《四川省建筑工程施工扬尘防治标准》,工地车辆实行实名登记制,出口配备冲洗设备,确保运输车辆“零带泥”上路。10月底前,重点区域周边3公里内在建工地将全面创建文明施工示范工地。
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区内,绵阳划定“红色禁区”,严禁未安装定位装置、国二及以下的非道路移动机械驶入。在强化管控及预警期间,严格落实停用措施,给高排放机械划定了“禁区”。
城管部门同步对餐饮场所、烧烤摊点等油烟排放源全面加强监管,通过安装净化设备、严查露天烧烤等举措,确保油烟达标排放。
各相关部门还联合开展施工占道专项整治,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审批范围打围施工,完工后及时拆围还路。
当前,全市住建部门正以完善应急响应机制为抓手,统筹推进源头管控、精准治理、科技赋能和奖惩结合,加快构建住建领域全链条臭氧污染防治体系,为市民营造更清新的夏日空气环境。
(何艾林 涪江观察记者 兰建春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