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采摘樱桃
绵阳新闻网讯 初夏时节,北川陈家坝镇宝桃村海拔1600米的高山上,500余亩甜樱桃迎来首季丰收。一颗颗红宝石般的果实压弯枝头,林下套种的萝卜、豆类、魔芋等作物长势正旺,勾勒出一幅“树上摘樱桃、树下收杂粮”的立体农业新图景。当地群众正通过创新“樱桃+”模式,将高山资源转化为“甜蜜经济”,蹚出一条“一地多收、三产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走进宝桃村甜樱桃种植基地,美早、俄罗斯八号、红灯等优质品种正值盛果期,单株最高产量达20公斤,果实甜度最高达25度,随手摘下一颗,清甜汁水在舌尖迸发。“这里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种出的樱桃比平原地区更甜、果肉更紧实。”果农李长生介绍,自2022年试种以来,合作社通过改良土壤、精细化管护,如今500余亩果园已全面进入丰果期。
但真正让土地“活”起来的,是藏在樱桃树下的“秘密”——“樱桃+N”立体种植模式。在行距3米、株距2米的樱桃林间,魔芋撑开手掌大的叶片,草莓藤蔓间点缀着新果,萝卜和豆类根系在疏松土壤中舒展。“樱桃树生长期长,头三年地面空闲,套种短周期作物既能抑制杂草,又能提升土地利用率。”李长生算起经济账:“樱桃投产后预计亩产收益约3000元,林下作物每亩还能多增收约1600元。”
每逢周末,宝桃村的樱桃园里便热闹起来,各地游客提着竹篮穿梭林间,体验“现摘现吃”的乐趣。村上敏锐抓住商机,将“樱桃种植”与“乡村旅游”深度绑定:修建观光步道、完善停车场等设施,推出“樱桃采摘+民宿体验+高山徒步”套餐。数据显示,今年已累计接待游客超5000人次,带动周边农家乐增收超20万元。“以前守着资源没出路,现在游客来了,土鸡蛋、蜂蜜都成了抢手货。”村民王大姐笑着说。
在“樱桃+”模式的带动下,宝桃村的产业版图不断扩容:400余亩高山蔬菜、400余亩特色中药材相继落地,形成“春赏辛夷花、夏摘樱桃果、秋采蔬菜、冬挖药材”的四季产业矩阵。
如今,宝桃村的“樱桃+”模式已带动村民务工增收超180万元,30余户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这颗红色的“致富果”,正通过“种植立体化、产业融合化、产品品牌化”的创新路径,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杨舾然 刘超 记者 唐云峰 文/图)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