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州大小事
传承“有戏”!北川这个公益课堂,5岁娃娃到六旬老人都来了
发稿时间:2025-05-08 10:36   来源: 涪江观察
  摘要:近日,记者走进绵阳北川友谊园的公益川剧课堂,看到十几名身着练功服的学员在老师指导下练唱腔、学台步、舞花枪。从五岁孩童到六旬老人,这个零门槛、全免费的公益川剧课堂,让传统戏曲悄然融入百姓生活。

  绵阳新闻网讯  近日,记者走进绵阳北川友谊园的公益川剧课堂,看到十几名身着练功服的学员在老师指导下练唱腔、学台步、舞花枪。从五岁孩童到六旬老人,这个零门槛、全免费的公益川剧课堂,让传统戏曲悄然融入百姓生活。

  

  该川剧公益培训班由北川文广旅局联合县文化馆、县戏剧曲艺杂技家协会举办,培训内容围绕表演身段、川剧声腔等展开,培训师资为川剧非遗传承人李自迁、张赛兰以及川剧行家段世华等,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川剧爱好者搭建学习平台。

  今年68岁的张赛兰是第十批川剧县级非遗传承人,自1973年考入北川川剧团起,便与戏剧创作、羌族文化传承结下不解之缘。退休后,张赛兰坚持义务教学,最多时一堂课便有六七十人参与。“老手艺要传承,不能只靠一个人唱,得让更多人知其美、学其艺、传其魂。”张赛兰说。

  

  如今,在各部门支持下,教学体系更趋完善:课程安排固定,每周六上午到下午三点开课,既重点培育青少年学员,又向社区群众全面开放。12岁的蒋步伟学习川剧一年半,已能完整演绎经典选段。“张老师要求严,但戏里的故事特别吸引人,越学越有滋味。”

  五岁的林芷伊是最小的学员,每次总是提前到场,在角落里练习耍花枪,尽管动作仍显稚嫩,但那份全神贯注的劲头让老师们看到了传承的希望。

  

  中老年学员同样热情高涨,尔玛社区居民蒋丽蓉坦言:“退休后这儿成了好去处,活动筋骨、练练唱腔,身心都畅快。”

  近年来,北川通过“非遗进校园”“戏曲进乡村”等系列活动,推动传统艺术回归生活。公益课堂不仅成为群众文化新选择,更构建起非遗传承的群众根基。据悉,培训班还结合节庆活动组织集中展演,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川剧魅力。

  

  “只要有人愿意学,我就一直教下去。”张赛兰的话语朴实而坚定,“不管孩子们将来走到哪儿,听见川剧都能自豪地说‘我学过’,这门手艺就有了延续的底气。”在锣鼓与欢笑声中,古老的川剧正通过代代相传的热忱,在羌山大地续写新的传承篇章。

  (邓琴 涪江观察记者 唐云峰 文/图)

  编辑:郭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