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房子又破又旧,一下雨就担心房子会塌,现在好了,政府进行危旧房改造,我们很快就能住上安全舒适的新房了。”站在姚家大院改造项目工地旁,居民李大爷脸上满是激动与期待。
近年来,达州市通川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将危旧房改造作为城市更新、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三年攻坚的雷霆之势,让“忧居”成为历史记忆;以绣花功夫织补城市肌理,让“优居”照进千家万户。当推土机的轰鸣与老街坊的笑声交织,当政府账本与民生账单共振,这场城市更新行动不仅改出了城市环境新颜值,更造出了群众幸福新生活。
锦绣通川 唐朝祥摄。
政策引领
开启改造新征程
自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三年攻坚行动开展以来,通川区积极响应,迅速行动。成立城市更新指挥部,挂包推进、挂图作战,确立了“危房动态清零、居住安全舒心”的奋斗目标,计划通过三年努力,全面改善旧城面貌。
姚家大院居民变迁之前与老房子的最后一张合影。
通川区不断拓宽资金来源,强化有力支撑,全力向上争取资金,加大社会融资力度。通过政府采购、新增设施有偿使用、落实资产权益等方式,提高停车库(场)、充电桩、养老托幼、文体购物等服务设施的市场化运营程度,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危旧房改造配套设施建设。区委目标绩效办将三年攻坚行动纳入综合目标绩效考核体系,实行月调度、季督查、年通报,确保目标绩效真考、实考、考出成效。同时,严把质量关和安全关,严格按照危旧房改造质量标准,对工程质量安全进行全程监管,督促施工单位完善安全措施,做好安全检查,努力让老百姓住上放心房、满意房。
姚家大院的老旧楼栋。
姚家大院
从破旧危房到宜居新社区
姚家大院片区改造项目位于西城街道牌楼社区,主要包括姚家大院、京陵电器厂、红旗旅馆、农机公司、天泰药业“五大板块”,占地面积约37.33亩,涉及居民420户1160余人。这里曾经房屋破旧、设施老化,安全隐患突出,是典型的城中村。
姚家大院危旧房改造前动员会。
走进姚家大院片区危旧房改造(民生花苑)项目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映入眼帘。多栋全框架建筑拔地而起,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着。据达州市通和置业有限公司工程部负责人廖德权介绍,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38%。其中,1号楼主楼正在进行基础施工,砖胎膜施工完成工程量70%;2号楼正在进行12层浇筑;3号楼正在进行主楼1层施工,副楼1层施工;4号楼二次结构施工至5层。整个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全面完工并启动交付。
姚家大院危旧房改造项目现场。
项目规划建设3栋住宅、1栋城市综合体和社区配套商业街区等建筑和设施,建成后将成为集居住、休闲等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住宅小区,不仅可满足群众宜居的需求,同时还能提供商业休闲等服务,为居民提供便捷、舒适、高品质的居住体验。
姚家大院施工现场。
在改造过程中,通川区创新实施“以旧换新”模式。按照政策,原址就近重建的,房屋产权人对原合法面积按建安直接费用的30%承担,超原面积20%以内的按建安直接费用购买,超20%以外的按市场评估价格购买。这一模式不再是单一的货币赔偿,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让群众从改造的“旁观者”变为“主人翁”。为了让群众更好地了解政策,通川区成立姚家大院片区“以旧换新”危旧房改造一线指挥部,组建涵盖规划、建设、社区等多领域专家的改造团队,全部进驻社区现场办公,实行扁平化指挥调度。专班工作人员通过走访入户、召开院坝会、答疑会等形式深入调研小区现状,积极宣传危旧房改造相关政策,广泛征集群众对危旧房改造的诉求和建议,制定出详细且符合民意的改造方案。仅用3天时间,姚家大院片区签约率便达100%;随后的7天,腾房、倒房工作顺利完成;仅10天时间,就完成了全部拆除工作,展现出令人惊叹的“通川速度”。
汽车北站
片区蝶变进行时
达城汽车北站片区曾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道路等级低、路况差,交通极为拥堵,建筑体老旧破败杂乱,严重影响了达州主城区东向出入口的形象和城市品质。该片区居住着近10万市民,且布局有中心医院住院部、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和通川区四小、铭仁园中学等与老百姓就医、上学密切相关的医院和学校,但周边环境较差,严重影响居民生活。
老北站片区危房改造项目是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三年攻坚行动示范项目之一,项目占地88亩,涉及居民1034户,项目将打造一个集商业、休闲广场、住宅于一体的服务综合体,满足片区居民休闲、就学需求,同时也会建设一条宽20米的市政道路。目前,一期倒房工作已完成98%,二期倒房工作,各环节衔接紧密,高效运转。未来,政府将对原有企事业单位(如汽车北站、汽车四十四队等)用地进行统一规划,统筹完善城市绿地广场、地下停车场等公共基础设施,有效提升片区城市功能。还将考虑对部分老旧街区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并实施街景风貌整治,打造特色商业街区,塑造城市出入口形象,切实改善交通和人居环境。作为通川区城市焕新的缩影,老北站片区这片曾见证城市发展的土地,正以科学规划回应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姚家大院片区危旧房改造项目(民生花苑)21层4号楼商业综合体正式封顶。
环境焕新
提升居民幸福感
目前,通川区已启动23个“危旧改”项目,近3万户家庭的“安居梦”“优居梦”正一步步照进现实。除了姚家大院等重点项目外,多个危旧房改造项目也取得显著进展。通川区建司家属院危旧房改造项目采取以旧换新模式,将原为1栋6层、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且年久失修、安全隐患较大的建筑,改造建设为4层商业综合体,目前已顺利竣工交付,进一步提升了区域群众生活舒适度。
在加力推进危旧房改造的同时,通川区还稳步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工改造629个小区,完工485个,涵盖楼栋2102栋,惠及居民5.3万余户。通过改造,老旧小区实现“空间增大、房产增值、环境增效、情感增进、文明增加”目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满意度达95%以上。
姚家大院片区改造效果图。
改的是危房,赢的是民心;变的是空间,聚的是人气。通川危旧房改造工作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支持和认可。改造过程中,不少社区居民主动监督工程质量,帮助协调解决纠纷矛盾。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也围绕危旧房改造项目建设主动监督、关口前移,按照“清单交办、跟踪催办、回访督办”的闭环工作机制,全程跟踪监督危旧房改造工作,督促职能部门履职尽责,推动危改政策全面落实,确保把这一民生工程打造成廉洁阳光工程、高效暖心工程。
“危旧房改造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在通川交出的这份答卷上,既有三年攻坚的雷霆之势,更见绣花功夫的细腻温情。
姚家大院旁的社区广场上,72岁的李大爷握着毛笔,在水泥地上写下“安居”二字,墨迹未干,已有孩童欢笑着跑过。不远处,曾因房屋裂缝不敢置办新家具的王阿姨,正和邻居商量着给即将交付的新家添置绿植。灯火可亲处,幸福正生长。这些细碎而温暖的场景,构成了宜居通川最生动的注脚……
(来源:达州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