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州大小事
绵阳:在希望的田野上奏响乡村振兴“活力乐章”
发稿时间:2025-05-06 10:36   来源: 涪江观察
  摘要: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五一”假期里,绵阳各地抢农时、忙生产,多措并举加强田间管理,奏响一曲乡村振兴的“活力乐章”。 四月菜花黄,五月菜籽香。进入5月份,菜籽荚由绿变黄,发出沉甸甸的声响,到了收割的最佳时机。

  绵阳新闻网讯  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五一”假期里,绵阳各地抢农时、忙生产,多措并举加强田间管理,奏响一曲乡村振兴的“活力乐章”。四月菜花黄,五月菜籽香。进入5月份,菜籽荚由绿变黄,发出沉甸甸的声响,到了收割的最佳时机。

  5日上午,记者在涪城区杨家镇万和村看到,田间地头男女老少齐心协力,手持镰刀,弯腰割下一根根饱满的油菜秆,整齐地堆放在一起。

  随着连枷有力地拍打菜籽秆,一颗颗饱满的菜籽从荚中纷纷脱落,宛如金黄色的雨滴跳跃而出。金黄的菜籽沐浴着阳光,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等待着完全干燥。

  “还是种油菜好,油菜籽榨油,不光可以自家吃,还能卖出去。”村民陈建说。

  就在菜籽丰收的同时,小麦也迎来了开镰收割的时刻。

  在涪城区柏树湾村,一片片麦田里,麦穗在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仿佛金色的海洋。3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在麦田里来回穿梭,高效地完成割麦与脱粒的工作。饱满的麦粒从收获仓中倾泻而下,直接装上运粮车,呈现出一幅繁忙而喜庆的丰收画卷。

  农户沈清林在运粮车旁,兴奋地捧起一把麦粒向记者展示:“你看,这麦子长得多好,颗粒大而饱满。之前还担心收成,现在看来,产量非常可观!”沈清林有3亩多小麦地耕地,一大早就联系了收割机,不到两个小时,收割机就收割完小麦,“机器收割很快很方便,收完了,我们也好趁着这两天天气好,把麦子晒干。”

  进入五月,安州区广袤的田野上,接上油菜、小麦茬口,水稻的种植也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备耕工作,农户们趁着初夏好时光,追农时、赶茬口,拉开了水稻育秧“冲刺赛”。

  5日,记者走进安州区永福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半自动秧盘播种机旁,工作人员正在有序接力,进行水稻育秧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机械和人员的配合下,秧盘经由传送带,迅速完成覆土、播种等流程,进入接下来的暗化催芽环节。

  在合作社的育苗中心内,一个个已经进入育秧环节的秧盘在机器操控下匀速旋转接受光照和喷灌,嫩绿的秧苗已经有一指长。

  这种“工厂化”的育秧方式,大大提高了育秧效率。

  负责人杨兴富表示,合作社今年育秧采取两种方式,工厂化育秧和露天育秧。工厂化育秧时前期温度低,工厂化育秧它可以保温、保湿,后期露天育秧,包括是要接茬油菜地,要晚一点,外面温度已经够了,效果要好一些。

  据了解,永福农机专业合作社今年育出的秧苗除了栽种合作社计划种植的1400亩水稻外,还将为周边5000余亩水稻提供秧苗,帮助周边农户抢茬口,追赶农时。这个“五一”期间,合作社加班加点,全力运转,为即将到来的水稻栽插做好准备,帮助农户打好这场水稻栽种“硬仗”。“今年预计是十五万多盘,现在已经完成了九万多盘了,还有六七万是接着集中完成育秧。”杨兴富表示。

  在梓潼县,随着夏收、夏种、夏管“三夏”时节的到来,这里正切实抓牢柑橘管理,积极推广微灌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力争实现25万亩柑橘丰产丰收。

  采访中,记者走进梓潼县演武镇小亭村柑橘产业园看到,这个种植有蜜柚、耙耙柑等柑橘3500亩的园区内,安放着无数橡胶水管和喷头,每行果树间隙每隔一米就安装了一个喷头,随着喷头不停地旋转,一股股含有肥料的水流均匀地喷洒在果树叶面和枝干上。

  “这个可以节水30%,雾滴细小,能精准控制水量,比喷灌更省水。”正在为果树喷水的果农任加全告诉记者,采用微喷灌喷水打击强度小,喷水均匀度好,通过手机操作,可以实现24小时控制,与传统灌溉和施肥方式相比,能实现节水节肥,使水的利用率提高30%-50%,肥料利用率提高20%-40%。

  演武镇是梓潼县柑橘大镇之一,种植蜜柚、耙耙柑、爱媛等柑橘1.5万多亩。当前,该镇积极组织人力物力,抓好柑橘管理工作。“发展水果产业中,演武镇通过积极推广果树灌溉节水技术,在满足果树生长用水需要的同时节约水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演武镇镇干部施江说。

  梓潼县结合加快建设全国优质生态绿色农产品供给地,通过“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目前建立蜜柚、沃柑、爱媛等柑橘基地25万亩,惠及4万多农户,每年帮助农户人均增收超过2100元。

  (刘雨微 林忠伟 涪江观察记者 邓勇 郑金容 安峥 刘晓东 文/图)

  编辑:郭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