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通道
消防栓检查
给古柏降温
无人机空中巡护
携装巡查
当前正值森林防灭火关键时期,梓潼县通过高位统筹、全域防控、科技赋能等多项举措,持续强化“人防、物防、技防”,筑牢森林防灭火安全屏障,保护森林安全,守护绿色家园。
□记者 刘晓东 文/图
全域防控 重点区域严防死守
梓潼全县林地覆盖面积9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3.46%,其中七曲山风景区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4%,纯古柏林占地700余亩,是全国最大的纯古柏林,森林防火尤为重要。
近日,在七曲山风景区,梓潼县森林专业扑火队七曲山分队5名专职消防员开始新一天的常态化巡查,覆盖面积33平方公里。
“我们常驻队员10人,每天对林区进行携装巡护2次,每次徒步大约路程5公里。”七曲山专职消防救援站站长潘伟介绍,重点进行隐患排查,对林区消防设施进行维护和保养。“比如看消防栓能不能正常工作,蓄水池有没有水。”
步行巡查后,专职消防员又用流动宣传摩托车进行巡查,大力宣传森林防火知识,特别是提醒游客进入景区不能用明火,不能吸烟。
除了专职消防员流动宣传和巡查,还有护林员分班24小时在古柏林区、步游道等人员密集型场所进行巡查,及时遏制游客群众吸烟、违规用火等现象发生。
据介绍,梓潼县持续推动末端发力群防群治终端见效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县包镇、镇包村、村包组、组包户、护林员包山头”五级包保责任,实现在全县林区范围内区域定格、人员定责。全县现有50名专业扑火队员、465名半专业扑火队员、3498名义务扑火队员加强巡查巡护,靠前驻防、保持临战状态,防火期24小时随时待命。
科技赋能 无人机监测全覆盖
近日,在七曲山风景区,梓潼县公安局演武派出所2名民警手提无人机大箱子进入林区,随后将无人机升空开展空中巡护。
另外一头的梓潼县公安局情指中心,“潼域”应急森防系统正在运行,无人机巡检画面同步传回,任点无人机巡检区域,可显示温度湿度等信息。
“目前我们利用‘潼域’应急森防系统,融合智能传感器与无人机技术,实时监测林区温湿度变化,实现了全天候高效巡查。”操控无人机的民警蒋凯告诉记者,“我们利用无人机喊话同步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效率较以往提升了6倍。”
该系统还建立集监控、预警、指挥于一体的数字化平台,除了智能化监测,先进性还体现在自动化预警、精准定位与快速反应、资源调度优化、数据分析与预测等方面。
据介绍,该系统集成物联网、AI识别技术,能自动分析火情并即时发出警报,缩短响应时间。并通过GPS定位和GIS系统帮助精确锁定火源位置,便于迅速调度消防资源。同时基于数字孪生模型,实时分析火灾现场状况,优化应急资源调度和配置,提高应急响应效率。还可以大数据分析历史数据和环境因素,预测火灾蔓延方向,辅助制定更科学的灭火策略,将火灾消灭在源头。
这是梓潼以科技力量筑牢生态屏障的生动注脚。目前,梓潼县设置瞭望台7处、视频监控点14个,对全县森林资源进行实时动态监控,通过气象卫星热点感应,实时掌握火情动态。依托森林防火瞭望台气象监测功能,与县气象局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高火险天气的会商研判,确保防范措施前置。大力推进科技兴安,将无人机作为应急救援装备引入现代化森林防灭火体系中,每天对七曲山风景区重点区域开展空中巡护,进一步提升森林“巡查防控+救援”力量。
创新举措 织密织牢物防体系
近段时间,梓潼县组织开展森林火灾扑救实战演练,通过全流程模拟突发火情处置,检验多部门协同作战能力。同时还举行半专业扑火队伍技能比武活动,有效检验了基层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通过以练备战,时刻保持临战状态,绷紧森林防灭火安全红线,严格落实入山检查、巡护瞭望等防控措施,确保森林防灭火形势持续稳定。
今年,梓潼县还创新森林防火措施,通过建设森林防火通道,切实保障森林资源安全。森林防火通道是森林防火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阻截森林火灾蔓延,畅通林区应急救援通道,提升扑救人力、设备、物资等输送能力。“森林防火通道的建成,为平时开展森林防灭火巡查工作提供了交通便利。”石牛镇清河村党总支书记涂荣表示。
目前,梓潼县与各镇(乡)签订管护协议并前置发放风力灭火机、油锯、个人护具等森林防灭火物资180余套,做实做好应急物资前置工作,提高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能力水平。新建森林防火通道134.87公里,在林区新增车辆及行人智能化监控设施20套,森林草原火险综合监测站5处,持续覆盖文昌镇、长卿镇、许州镇、黎雅镇等林区,逐步完善以林区道路系统、林火阻隔系统为重心的物防体系。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