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望江楼上写烟渚——看杜甫送别诗中的绵州风光
发稿时间:2025-04-18 10:28   来源: 绵阳新闻网
  摘要: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入蜀,在严武幕府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唐宝应元年严武返京途中,因徐知道叛乱被迫滞留绵州,后寓居梓州,在两地留下大量诗作,有《杜工部集》传世。

  

诗遇绵州 贴片.jpg

 

  人物名片:

  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入蜀,在严武幕府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唐宝应元年严武返京途中,因徐知道叛乱被迫滞留绵州,后寓居梓州,在两地留下大量诗作,有《杜工部集》传世。

  

5.jpg

 

  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望江楼宴

  野兴每难尽,江楼延赏心。

  归朝送使节,落景惜登临。

  稍稍烟集渚,微微风动襟。

  重船依浅濑,轻鸟度层阴。

  槛峻背幽谷,窗虚交茂林。

  灯光散远近,月彩静高深。

  城拥朝来客,天横醉后参。

  穷途衰谢意,苦调短长吟。

  此会共能几,诸孙贤至今。

  不劳朱户闭,自待白河沉。

  

 

  对于唐代大诗人杜甫,读者朋友并不陌生,他的不少诗歌随口就能背诵。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七月,客居成都的杜甫送好友严武还朝至绵州,因成都少尹兼侍御史徐知道叛乱,他被迫滞留绵州,在这里留下了不少诗作。

  在唐代诗人中,杜甫的晚景多少有点凄凉。

  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受房琯事件影响,杜甫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七月,他辞官举家迁往秦州(今甘肃天水),三个月后迁至同谷(甘肃成县)。当年十二月,杜甫带着家人辗转入川,投奔时任成都府尹、剑南西川节度使裴冕,在浣花溪修建草堂,开始了寓居成都的田园生活。

  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十二月,严武入川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杜甫的爷爷与严武父亲同朝为官,两家人算是世交。严武到任后,对杜甫多有关照。

  

6.jpg

 

  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四月,唐玄宗、唐肃宗先后去世,代宗李豫即位。当年七月,严武奉诏还朝,担任京兆尹、二帝山陵桥道使,杜甫从成都一路相送到了绵州。时任绵州刺史杜济,是杜甫的族孙,加上严、杜两家的交情,在绵州城的望江楼设宴,杜甫写下了《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望江楼宴》。

  ◆“野兴每难尽,江楼延赏心”大意是,从成都一路走来游兴难尽,在江楼上远望,我的心情很愉悦。

  ◆“归朝送使节,落景惜登临”大意是,送严侍郎回京归朝,夕阳西下时更加珍惜这次相聚的机会。

  ◆“稍稍烟集渚,微微风动襟”大意是,江边轻雾渐起,微风拂过吹动衣襟。

  ◆“重船依浅濑,轻鸟度层阴”大意是,装满货物的货船停靠在岸边,鸟儿轻盈地飞过树丛进入云端。

  ◆“槛峻背幽谷,窗虚交茂林”大意是,高楼栏杆背靠静幽的山谷,虚掩的窗外与茂密的树林相映。

  ◆“灯光散远近,月彩静高深”大意是,眼前和远处的灯火点点散落,静静的月光洒在高远的夜空。

  ◆“城拥朝来客,天横醉后参”大意是,州城的人们欢迎严侍郎,醉酒后仰望天际的星空。

  ◆“穷途衰谢意,苦调短长吟”大意是,年衰力竭的我生活贫困,只能苦中作乐吟调来排解心中苦闷。

  ◆“此会共能几,诸孙贤至今”大意是,这样的聚会还能有几次?幸而子孙贤德让我欣慰。

  ◆“不劳朱户闭,自待白河沉”大意是,不必刻意关门留客,我们彻夜畅谈等待天明。

  这首诗以烟渚、微风、重船、轻鸟、幽谷、茂林、灯光、月彩等,写出了黄昏到夜晚时分的静谧的画卷。美景的背后,是杜甫对友人的不舍,也有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感叹。

  

7.jpg

 

  那次宴请之后,不知道何时才能与严武再见,杜甫再次相送,到绵州北三十里的奉济驿才依依惜别,并写下了《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杜甫怎么也没有想到,因为他的重情,让他的人生再增不幸——成都少尹兼侍御史徐知道叛乱,阻断了剑阁的交通,杜甫被迫留在了绵州。

  杜甫的不幸,却是绵州之幸。他滞留绵州期间,留下数十首传世之作,丰富了绵阳的历史文化。

  (涪江观察记者 张登军/文 王勇/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