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智慧座椅不智能,多功能灯箱无法提供Wi-Fi信号……
公园里的“黑科技”成摆设
智慧座椅不智能,还“冬天冰,夏天烫”?近日,有市民吐槽,富乐山公园的智慧座椅看似周身黑科技,但实际体验还不如普通座椅。
富乐山公园的智慧座椅
智慧座椅周身是宝?不如普通板凳
4月10日,记者来到富乐山公园看到,公园内除了设置有普通座椅外,还配置了部分智慧座椅。从座椅上的使用说明来看,除了供游客休息,座椅还具备有线充电、无线充电、蓝牙音响和开放Wi-Fi四种功能。
记者将手机放在其中一台座椅的无线充电区域尝试充电,但手机界面毫无反应;改用数据线连接USB接口,同样“不来电”。打开手机蓝牙功能,没有设备可连;点开Wi-Fi设置,搜索不到信号。记者在公园内先后找到8台智慧座椅,仅有两台能正常使用有线充电这一项功能,其余功能全部“瘫痪”。
有受访市民表示,自己以前就曾尝试用座椅充电,但没能成功。“看起来就像是摆设。”这位市民说。
不仅智慧功能缺失,记者发现,这些智慧座椅舒适性也堪忧。普通公园座椅一般选用木材或石材作为坐面,这些智慧座椅采用的却是容易导热的金属材质,还涂上了深色涂料。采访当天,气温达30℃左右,在阳光照射下,座椅表面温度很高,记者伸手触摸,感觉烫手。“冬天冰,夏天烫。”有市民说,天热的时候,他们都不敢坐这些智慧座椅。
灯箱提供Wi-Fi? 也是“虚晃一枪”
除了智慧座椅,富乐山公园还安装有多功能灯箱。这些灯箱本应由太阳能供电,兼具广告展示、垃圾分类投放和Wi-Fi信号覆盖多项功能。但记者实际测试发现,这些灯箱无一例外都无法提供Wi-Fi信号。有园内商户表示,自从灯箱安装好后,就从来没有实现过此项功能。
市民黄女士认为,无论是智慧座椅还是多功能灯箱,能附加便民功能并不是坏事,但如果不发挥实际作用,反而成了浪费。
公园方:智慧座椅存在设计缺陷
记者从富乐山风景区管理中心了解到,公园内共有10台智慧座椅,均购置于2023年2月,每台座椅采购价约3300元。目前,多数智慧座椅确实已无法正常使用。
据中心基建维修科科长朱晓民介绍,他们曾修复过座椅的无线充电面板和USB充电口,但在持续使用过程中,这批智慧座椅又相继暴露出一些设计缺陷。比如,座椅采用太阳能供电,但由于太阳能板功率太低,有时无法为各项功能提供足够的电能。又如,座椅的防水性能不足,一些座椅淋雨后,雨水浸入导致元件短路,座椅失去“智慧”功能。接下来,他们将立即清查损坏的元件,并进行采购更换。“投放这批智慧座椅,我们是想尝试一下到底效果如何。目前看来,效果不好。如果后续还要添置智慧座椅,我们将选择技术更成熟的产品。”朱晓民说。
对于公园内的多功能灯箱,朱晓民告诉记者,这批灯箱共有10台左右,是在十多年前由一家环保企业免费投放的。投放后,对方一直没有来安装内部元件,其太阳能供电、Wi-Fi功能从来就没有实现。作为公园管理单位,他们主要将其作为普通灯箱和宣传栏使用。前期已拆除部分破损严重的灯箱,针对剩余还在使用的部分灯箱,会根据实际使用状况,酌情进行更换或拆除。(辣1度报道组 文/图)
记者手记
“智慧”不能只是华而不实的标签
科技赋能城市生活的初衷值得肯定,但如果忽视实际效能与用户体验,便背离了科技为民的本质。智慧座椅与灯箱成摆设,暴露的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水土不服”,更折射出公共服务建设中重形式轻实效的思维惯性。
智慧座椅成摆设、智慧公交站台“不智慧”、智能停车系统反应迟缓……这些现象背后,往往存在同一症结:将科技简单等同于“先进”,未充分考虑场景适配性、使用成本与可持续运维。以智慧座椅为例,金属材质在极端天气下的体验缺陷、太阳能供电与功能需求的匹配度、防水防损的工业设计,本应在采购前经过严谨论证,而非在落地后才“试错买单”。
比起智能设备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如何让技术真正融入市井烟火,服务群众。每一次公共投入都应心怀敬畏:是否经过充分的需求调研?技术方案是否成熟可靠?后期维护能否跟上?与其盲目追逐噱头,不如回归务实:将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让每一件设施经得起日晒雨淋与人潮检验。毕竟,市民需要的不是烫手的金属座椅或永远连不上的Wi-Fi,而是一张能安心休憩的长椅、一盏能照亮归途的路灯——这些最朴素的诉求,才是城市治理中最应被重视的“智慧”。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