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精神,3月6日,在绵阳市教育和体育局指导下,由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绵阳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主办,绵阳市张晓蓉名师鼎兴工作室、安州区教育和体育局、安州区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承办的“名师&乡村·携手向未来”书法、美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活动(第八站)在安州区“七一”实验小学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教科研能力提升与成果培育”为核心,通过示范课堂、课题推广、专家讲座等多元形式,为全市近200名书法、美术教师搭建了高质量学习平台,助力城乡美育资源均衡发展。
课堂示范:立足实践,激活美育课堂生命力
活动以精品示范课拉开序幕,聚焦书法教育创新与课堂实效:
安州区“七一”实验小学刘冬梅老师执教《两横并排》,通过“观察-临摹-创作”三阶教学,引导学生从“二”“云”中习得行笔方法,课堂融入文创产品创作,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度认同;东辰聚星学校姬加良老师以《神秘的甲骨文》为题,在层层探究中体会线条、结构、布局之美,学生创写“绵阳”的甲骨文,实现“文墨双修”;东辰一小余滥老师则围绕《精品课设计及制作经验》进行分享,为现场教师提供了实用的教学参考。
绵阳市张晓蓉名师工作室成员田荟老师现场点评,指出“示范课紧扣新课标要求,实现了技法传授与文化浸润的双重目标”,市教科所教研员张晓蓉强调:“美育课堂需打破学科边界,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深度融合。”
政策引领:多方协同,构建美育发展新生态
活动期间,安州区“七一”实验小学校长张冬梅致欢迎辞,介绍学校“以书法教育涵养品位文化”的特色路径,并呼吁“城乡校际共建共享资源,让美育成果惠及更多师生”。安州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区教育考试中心主任苟晓利在讲话中提出书法教育应“深耕文化沃土,提升专业素养,点亮学生梦想”,充分发挥其“培根铸魂”的育人价值。
成果辐射:课题驱动,破解美育实践难题
省级课题成果推广:安州区教研员杨小安以《区域性推进“毛笔书法进课堂”的实践探索》为题,展示全区书法教育“管-研-培-教-评”五位一体模式,分享师资培训“四阶策略”、课堂教学“三分法”等创新经验,三年来全区学生书法获奖率提升40%,5所学校获评省级书法特色校;
市级课题案例分享:张晓蓉名师工作室成员肖尧解析《中小学美术“师资共享·走校教学”区域探索》,为破解师资短缺难题提供了创新思路和实践案例。
专家赋能:科研领航,锚定高质量发展路径
涪城区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邓剑主任作《教学成果的培育与提炼》专题讲座,从科研角度为书法美术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与方法指导。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标志着绵阳市乡镇学校书法、美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系列之教科研能力提升与成果培育活动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们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绵阳市的书法美术教育事业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曹晓庆 赵敏 黄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