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伊始,绵阳召开“新春第一会”,聚焦“发挥中国科技城优势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主题,全面推进实施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建圈强链、改革开放深化等八大行动。
作为全市改革统筹协调部门,在改革开放深化行动中,绵阳市委改革办如何以“发挥中国科技城优势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为总牵引总抓手,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
改革之路,以“实”为先。市委政研室副主任、改革办副主任姜力铭介绍,近年来,绵阳坚持把改革作为推动绵阳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招,年均谋划实施重点改革任务超过170项,年均50余项典型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绵阳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已落地生根,一批长期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得到有效破解,一批原创性差异化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一批改革示范和创新经验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为绵阳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提供强劲动力和制度保障。
全面深化改革,绵阳拥有多重机遇。姜力铭表示——
▶从战略机遇看,战略腹地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机遇在绵交汇叠加,同时绵阳承担建设科技创新先行区的国家使命和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的省之重任,这些都蕴含着许多改革任务。
▶从历史机遇看,今年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国省有关部门正在制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措施,必将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
▶从政策机遇看,国省年均在绵部署实施改革试点任务50余项,这些试点不仅赋予了绵阳在有关领域先行先试的权益,更为绵阳带来了一定的项目资金支持。
站在新的起点,绵阳如何用好改革开放这一重要法宝?姜力铭表示,将加快破除制约绵阳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变革,具体从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抓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大力推进国资国企、要素配置、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以重点突破引领各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活力。
二是抓自主创新改革实施。谋划推出探索院地双向奔赴、相互赋能新机制、现代加工装备“共享车间”模式等一批标志性改革;同时,围绕养老托育、基层治理、就业就医就学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谋划推出一批“小切口”改革,努力形成更多具有绵阳标识、推广价值的改革成果。
三是抓改革推进落实。将进一步完善改革推进机制,创新“项目制+清单制+督考制”工作法,把三年行动方案中的改革任务细化纳入年度改革落实台账,对重点改革全程跟进、一抓到底,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
(涪江观察记者 唐甜 冯宝安 王泽宇/文 视觉绵阳资料图)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