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网讯 3月2日,中国(绵阳)科技城低空经济研究院揭牌。四川九洲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垚磊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纵横无人机技术有限公司等14家在绵企业、高校“牵手”,重塑人们对城市空间的想象。
作为中国唯一科技城,绵阳在科研基础、空域条件等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透过中国(绵阳)科技城低空经济研究院揭牌这个观察窗口,绵阳低空经济如何加快探索天空的“边界”?未来还将“飞”向哪里?
应运而生
低空经济蓄力“高飞”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产业之一,不仅已被国家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去年全国两会,作为国民经济新增长引擎,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发展低空经济,通俗地说,就是把“路”铺到低空去。在这条新“路”上,绵阳敢闯敢干。绵阳以无人机整机研制和应用为重点,在全省率先出台低空经济20条,设立10亿元低空产业引导基金,成立西南首家低空试验测试中心,已基本形成集研发测试、装备制造、运营培训、场景应用为一体的低空经济全产业链。
在政策与产业共振发展的态势下,中国(绵阳)科技城低空经济研究院应运而生,围绕低空装备制造、飞行运营、飞行管控等领域,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场景拓展、高层次人才培育和开放服务,联动北川通航产业园、绵阳工业园、科技城新区等作为孵化产业承载地,着力培育低空经济新的增长点。
作为万亿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热度不断,战略地位日益凸显。逐梦星辰大海,绵阳如何抓住机遇,“飞”得更稳、更快?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协同是激发动力的重要催化剂。“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在揭牌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智能无人飞行系统先进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向锦武提出,“绵阳多家低空经济领域产学研单位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平台,要大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搭建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主导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输出‘绵阳经验’。”
“破壁”共建
打造低空经济生态圈
无人机穿梭云端配送货物、利用无人机进行农药喷洒、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开启城市“空中交通”……从商业物流到个人出行,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
就在去年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条联通5A级景区的低空旅游航线——“达州—北川—重庆武隆”成功试飞。该航线试飞成功,也让绵阳北川到两地的时间从原来的5至7小时缩短至2小时左右,不仅更便捷,还能体验“飞”一般的感觉。
未来还有更多低空经济“飞”到百姓身边。四川九洲空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低空业务负责人李君惠透露,“研究院将打造‘低空+物流’‘低空+文体旅’‘低空+公共服务’等一批示范应用场景,九洲集团作为研究院牵头单位,将发挥‘链接’作用,以大众需求为导向,推动技术转化,解锁更多落地场景,不断拓展‘低空经济+’的范围。”
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也培育出更多新业态。“低空经济本身就是一个全新的业态,相关技术装备、经济模式都需要去重新探索,去寻找与以前不一样的新发展方式。”中国(绵阳)科技城低空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刚解释道,这其中就需要通过研究院,这一集体、联合的工作平台来实现产业链的完全闭合。
风口之上,资源要素进一步向低空经济领域聚集。在中国低空经济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看来,中国低空经济联盟将充分发挥联盟的平台优势,整合更多国内外资源,促进一批优势项目在绵阳落地集聚,并邀请绵阳市加入“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生态伙伴”,率先在绵阳启动“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试点。
低空经济赛道既新且长。随着低空领域相关政策的持续落地和技术的不断创新,绵阳将于千米空域、万亿市场中,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涪江观察记者 郭若雪 彭紫薇 鲁文林/文 视觉绵阳资料图)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