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手握刚出土的丹参,笑容满面。
绵阳新闻网讯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梓潼县自强镇黎明村的中药材种植基地,这里地处大山深处,成片的丹参葱葱郁郁,随着锄头挥舞,一根根饱满粗壮的丹参根茎破土而出。老乡们在田里忙着、笑着,聊着丹参的长势。
种植户申聪义手捧着沉甸甸的丹参向众人展示,从这一株就可以看出产量高,它的根系发达,足足有19根。“我们镇上有加工厂负责回收,销售不愁。等地里丹参全部收完后,我还要种植桔梗。”申聪义坦言,尝到了种植中药材的甜头。
看着种植户脸上洋溢的喜悦,前来帮忙采收的村民马菊贤也跟着乐呵起来,她告诉记者,“在丹参采收和种植期间,来基地打工一天有100多元的收入,既照顾到家里,又挣到钱了。”
在山的另一侧,一台农机在地里来回穿梭,一边平整土地,一边开沟起垄覆膜,几名村民在农机覆好膜的两侧用土压实,一会儿功夫,几亩地的工作就完成了。
“这是丹参种植前的一个准备。”梓潼县树发中药材专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王浩告诉记者,丹参种植前,要经过起垄覆膜工作,主要是保持丹参地的肥效时间发酵作用,并保持土壤水分,便于年后种植,有一个更好的收成。
“这座山海拔约800米,合作社的中药材基地环山而建,大部分都在半山腰,主要种植桔梗,丹参、白芷、百部这四种中药材。”王浩介绍,合作社中药材基地种植面积有1200亩,加上农户种植面积共6000余亩,年产值达4000万元。
上午,王浩在种植基地盯着采收,下午,还要赶到合作社。在这里,丹参堆积如山,旁边有一排排多层的晾晒架,刚出土的丹参正在进行“日光浴”。另外一边,六七名工人正进行分拣工作,在烘干车间,同时进行着机械化烘干作业。
“丹参,作为一种含有多种活性成分的中药材,具有抗氧化、活血化瘀等功效,且市场需求量大、生长周期短、经济价值高。”在闲谈中,王浩告诉记者,他2022年回乡创业,看到村民都在种植中药材,于是流转土地50亩种植丹参,但销售受限,只能依靠外地收购商来收。
没有完善的仓储、加工设备,单纯依靠种植行不通,2023年,王浩在镇上成立了公司和合作社,对中药材进行初加工,使其更易于储存、运输与销售。
“我们的种植技术来源于重庆市中医药研究院,不仅丹参产量高,而且丹参酮、丹参酸高,药用价值高。”王浩介绍,合作社已与国药、广安中药材公司等建立了长期供货合作,实现中药材“种产销”一体化。
桔梗、丹参等中药材在这里生根、收获,已成为自强镇的主导产业。“2023年开始,我们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公司对合作社和农户对中药材种植进行全程技术指导,同时对生产的桔梗、丹参等中药材进行定点回收,目前带动群众年均增收6000多元。”自强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席荣说。(胡莎莎 宋叶茱 记者 刘晓东 蒋成林 文/图)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