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网讯 近年来,梓潼县民政局大力加强新时代民政文化建设,全面弘扬传承新时代优秀民政文化,以民政文化建设新成效助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弘扬中华民族孝老爱亲文化。大力加强“百善孝为先”等孝老敬亲文化建设,夯实养老服务供给,增进老年人福祉。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成2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增加床位650张。强化银发经济发展,深化养老助餐服务网络建设,目前已建成6个老年助餐服务网点,累计服务老年群体8.5万余人次。加大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累计培训养老护理员10余批次520余人,表彰优秀护理员25人,有效提升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同度,为推动全县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多形式开展敬老宣传和走访慰问活动,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孝老敬亲传统美德,营造尊老、爱老、敬老浓厚社会氛围。
传承新时代中华优秀婚俗文化。以全省第三批婚俗改革试点为契机,建成全省首家婚俗文化产业园,倾情打造公园式婚姻登记场所,将婚姻登记服务与公园景观、特色婚俗文化有机融合,使婚姻登记更具仪式感和浪漫氛围。深化移风易俗宣传引导,积极培育婚俗新风尚,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婚俗改革和移风易俗宣传500余场次。利用“五四”、七夕、国庆等节日举行集体颁证、青年联谊活动,传播优秀婚姻文化,开展高价彩礼专项治理,形成婚事新办、简约适度文明新风尚。
创新历史底蕴厚重地名文化。全面实施“乡村著名行动”,深度挖掘地名文化内涵,讲好地名故事,推动地名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卧龙千佛岩石窟公园、七曲山、两弹城等旅游精品路线,助推地名文化与文旅产业互融互动,以新时代好地名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典型经验做法作为首批24个县区之一在全国推广。积极多方争取,成功纳入全省“千年古县”保护名录,两弹城、七曲山同步纳入“红色地名”“古建筑和遗址遗迹”保护名录,并以此为契机,把地名文化与文昌文化、三国文化、汉唐文化、红色文化元素相融合,全力打造成渝地区乃至全国极具市场感召力的区域文旅品牌示范地。
传播乐善好施公益慈善文化。引导全社会树立慈善意识,大力倡导乐善好施、守望相助慈善文化,积极开展慈善助学、孤残救助等公益慈善项目,累计资助35万余元。成立社区爱心基金3支,接收捐赠资金30余万元,用于扶贫济困、助学救孤、安老助残、应急救灾等慈善活动,为更多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提供帮扶服务。打造“为你而来阅享童年”慈善项目6个,同时利用“9.9公益慈善日”“中华慈善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深入开展慈善法规宣传,传播慈善文化,增强慈善事业发展合力,形成全民慈善、人人慈善良好风尚。(卫洪东 李海勇 记者 刘晓东)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