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阳新闻
保护古树名木 建设森林四库 翠云廊自然教育公园揭牌
发稿时间:2025-11-16 08:48   来源: 绵阳日报

   绵阳新闻网讯   11月12日,2025中国自然教育大会四川梓潼分会场暨翠云廊(梓潼)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会议举行。作为全国自然教育大会的重要分会场,本次会议围绕“保护古树名木  建设森林四库”主题,汇聚了政府、科研、企业及公益组织等各界代表,共同探讨以古树名木为核心的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蓝图。

  会上发布了多项重要成果。梓潼县公布了《2025年梓潼县古树调查成果》。数据显示,梓潼县现存古树名木共22137株,其中一级古树515株、二级古树1199株、三级古树20423株,庞大的古树群落构成了自然教育的珍贵宝库。梓潼翠云廊历史文化研究院发布了古柏保护、历史文化挖掘与生态资源转化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为翠云廊自然教育发展提供了学术支持。

  会上,由成都、德阳、绵阳、广元、南充等古蜀道沿线城市代表共同发起的“古蜀道自然教育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整合沿线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资源,在课程开发、线路规划、品牌推广等方面形成合力,共同守护这条千年古道的生态与文化基因。

  作为联盟首个落地项目,“翠云廊自然教育公园”也同步揭牌。这座全国首个以古树名木为主题的自然教育公园,标志着梓潼翠云廊实现了从单一生态景观功能,向集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公众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自然教育高地的跨越式升级。

  为推动社会各界参与古树保护与自然教育,会议还启动了多元化保障机制。“四川省绿化基金会翠云廊生态文化公益基金”正式设立,将专项用于古树名木保护复壮、自然教育课程研发,以及七曲山古建筑、古柏林、古文化和古蜀道等生态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播。后续,结合古树普查成果,还将推出“古树认捐认养”等公众参与项目,为古树保护注入持续社会动力。现场,四川省绿化基金会为首批捐赠单位授予“公益合作伙伴”称号。

  天府古树科学绘画展也在会议期间同步开展,引导公众在美学体验中感受古树的科学价值与蓬勃的生命力量。(周一帆  记者  刘晓东  蒋成林)


 

     编辑:郭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