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83吨钢连廊精准吊装
云上大学城双塔80米高空成功“牵手”


云上大学城连接两座核心塔楼的钢连廊完成高空吊装。 记者 邓勇 摄
近日,在绵阳科技城新区产学研成果转化中心(云上大学城)项目建设现场,连接两座核心塔楼的3#钢连廊历经10余小时作业,成功完成高空吊装并精准对接。这一重达283吨的钢结构连廊,让双塔在80米高空完美“牵手”,标志着该项目整体空间联动格局即将全面成型。
记者在现场看到,项目主体结构已经基本成型,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来回穿梭,机械声、电焊声不绝于耳,一片繁忙的景象。两幢高楼之间,一座钢连廊悬空而架,看上去十分壮观。
据了解,该项目工程总建筑面积14.58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0.26万平方米,以2栋高层办公建筑为主,1#楼共27层,建筑高度127.6米,2#楼共21层,建筑高度98.8米。双塔主楼通过3个连廊相互连接。“连廊主杆采用焊接矩形钢管结构,三座连廊总吨位超过850吨,其中跨度最长的2#连廊43.8米,最重的1#连廊重达299吨。”项目部副经理况野告诉记者,吊装作业由于吨位大、跨度长、定位精度要求高,施工难度大,为此,项目部根据裙楼及连廊结构设计特点和现场施工条件,采用“楼面拼装,整体提升”的施工方案,先完成连廊整体拼装,再将其吊装至预定高度并完成对位。
如何成功把200多吨的“庞然大物”精准提至两座主楼之间?况野介绍,根据结构的特性,在吊装过程中采用了“吊点油压均衡,结构姿态调整,位移同步控制,分级卸载就位”的策略。
“我们在两栋建筑之间共有多个吊点和多台液压提升器,每台液压提升器设置一套行程传感器,用于测量提升过程中各提升器的位移同步性。”况野说,在这个过程中,主控计算机会根据各传感器的位移检测信号及其差值,构建“传感器-计算机-泵源控制阀-提升器控制阀-液压提升器-提升单元”的闭环控制系统。在最关键的提升环节中,每个行程数据都会由提升器自带传感器采集,结构整体提升高度则需通过测量仪器在吊点位置进行复核,以实现整个提升过程的同步控制。
“开始提升时,每提升2米测量一次,若同步性良好,调整为每4米测量一次,再根据实际调整,保持同步。”况野说,就这样通过10余小时,才将钢连廊从地面提升到指定高度完成对接。
“此次3#连廊安装成功,为整个连廊工程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况野表示,自动工以来,主体结构已经完成95%以上。接下来将严格把控工程质量与安全,力争本月完成三座连廊的全部吊装,在双塔之间构建起错落有致的空中走廊。
据介绍,项目建成投用后,各高校和科研单位将在这里开展成果信息发布、学术交流、教育培训、科技赛事、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活动,积极推动更多相关科研成果或项目落地绵阳。(记者 邓勇 张瀚巍)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