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阳新闻
悠游假期 五彩斑斓
发稿时间:2025-11-15 09:02   来源: 绵阳日报

孩子们体验捏制小动物。 记者 张登军 摄


  “遗”脉相承

  绵阳新闻网讯   11月14日,由绵阳市博物馆、绵阳市非遗中心联合举办的“这个秋假 ‘造’访绵博”社教活动暨“遗”脉相承非遗展示体验活动在绵阳市博物馆举行,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往体验。

  当天上午10时开馆后,大家有序入馆。游仙区五里路小学四年级的崔熙芮小朋友一走进博物馆大厅,就被现场的剪纸体验所吸引。在平武剪纸传承人谢成飞的指导下,她几分钟就完成了一件团花。在羌族草编体验点,传承人江福蓉手把手教几位小朋友体验草编。

  在羌族服饰体验点,游客和市民穿上羌族服饰,拍照留影。在三台泥塑体验点,小朋友们在传承人周勇的辅导下,用一坨黏土捏制出一个个可爱的小狗、兔子。在北川羌绣体验点,几位小朋友在传承人杨红莉的示范下,体验传承引线。此外,羌茶手工茶、北川竹编、三台木刻等体验点,也吸引了很多家长和小朋友前来“打卡”。

  记者注意到,在当天入馆的人群中,大部分都是来自市内中小学校的学生,有的还是以班级为单位相约前来,有的则是几个家庭相约入馆。

  据介绍,为丰富学生的秋假生活,绵阳市博物馆、绵阳市非遗中心,于11月14日至16日联合推出此次非遗展示体验活动,每天组织8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在绵阳市博物馆进行现场展示,提供现场体验,让孩子们与传统文化来一场亲密对话,在他们心中埋下传承的种子。(记者 张登军)

开元实验幼儿园的孩子展示五彩斑斓的树叶。 记者 李锦辉 摄

  自然探索

  绵阳新闻网讯   秋假期间,绵阳市开元实验幼儿园组织了一场特别有意义的秋假研学活动。孩子们投身大自然的怀抱,开启了一段探索之旅。

  在徒步过程中,孩子们用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大自然的印记。他们发现了树叶色彩的丰富变化,兴奋地捡起落叶,仔细观察其形状和纹理。

  活动还设置了多个互动环节。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参与了树叶拼贴画创作。他们发挥想象力,将收集到的各种形状、颜色的树叶巧妙组合,制作出一幅幅充满童趣的作品。此外,孩子们还围绕“秋天是什么样子”这一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有的孩子说“秋天是天气变冷了”,有的孩子说“秋天里桂花香香的”,还有的孩子说“秋天是衣服穿厚了”……

  记者了解到,此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亲近了自然、增长了知识,更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探究力和审美情趣。通过亲身体验与实践,孩子们对大自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热爱,也为其成长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记者 李锦辉)

  甜蜜“日记”

  绵阳新闻网讯  11月12日,游仙区数十名小学生走进甘蔗地,通过砍甘蔗、熬红糖、制作糖葫芦等劳动实践,在田间地头书写属于他们的“秋假甜蜜日记”。

  在教练的带领下,小朋友们来到甘蔗地,听“村长”讲解甘蔗的生长情况,并砍下一根属于自己的甘蔗。

  来到蔗糖熬制区,小朋友们将甘蔗清洗干净并交由工作人员投入榨汁机。长桌上,4口铁锅一字排开,“村长”将甘蔗汁倒入锅中,点燃炉子后便开始熬蔗糖。小朋友们围成一圈,仔细观察锅中甘蔗汁的变化。

  “大家看,锅里的甘蔗汁是不是开始冒小泡泡啦……”“对!甘蔗汁开始‘咕噜咕噜’了!”甘蔗汁逐渐沸腾,颜色也由绿变黄,孩子们手持长柄勺,化身“小小熬糖师”,不断搅拌糖浆防止糊底。随着水分蒸发,锅中的糖浆逐渐浓稠,颜色也变成了红褐色。

  “我们现在熬出来的就是最基础的蔗糖,通过不断地过滤、重新熬制以及结晶等工序,蔗糖就会变成红糖、白糖、冰糖等不同的糖。”“村长”告诉孩子们。

  蔗糖制作完成后,“村长”还带领大家制作糖葫芦,孩子们拿起冷却好的冰糖“葡萄”串,开心地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记者 周钰) 

小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学习操作无人机。  记者 胥江 摄

  “飞”进仙海

  绵阳新闻网讯   11月12日,仙海区无人机培训基地迎来了首批小学生研学团。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带着好奇心开启了一场科技与自然交融的探索之旅。

  一踏入教室,错落摆放的无人机整机及零部件就吸引住孩子们的目光。

  “无人机怎么‘认路’呀?”“它能帮我给湖边的小鸟送食物吗?”清脆的提问声此起彼伏,有的孩子趴在桌边认真记录,有的踮着脚尖仔细观察,时不时发出阵阵惊叹,稚嫩脸庞上写满对天空与科技的向往。

  为了让抽象知识变生动,授课老师现场拆解无人机模型,用通俗的语言把飞行原理、核心构成和安全规范讲得明明白白。理论课刚结束,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奔向户外训练场。“左手控制高度,右手调整方向,慢慢推摇杆,注意避开障碍物……”在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孩子们屏住呼吸、专注操作。当看到自己操控的无人机缓缓升空,原本紧张的小脸绽放出灿烂笑容,兴奋地和同伴分享这份成就感。

  随后,师生们走进万创集,在观景台远眺仙海碧波荡漾的自然风光;在阿来书屋,老师将三国文化典故与仙海传说娓娓道来,让孩子们在山水间触摸历史。边学边玩的沉浸式体验,让知识在实践中自然“生长”。(曾云 记者 胥江)

三台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孩子在农场采摘水果。 记者 李春梅 摄

  橙园“课堂”

  绵阳新闻网讯   秋假期间,三台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孩子们于11月13日走出课堂,在农场开展挖红薯、摘果果、喂鸵鸟的田园实践课,在自然中撒欢,体悟劳动与收获的意义。

  “橙园课堂”上,老师教孩子们通过颜色、手感和重量判断橘子成熟度。讲解完毕,孩子们分工合作,高个子摘高处果实,矮个子捡低处橘子,果园里满是惊喜的呼喊。

  随后,孩子们来到鸵鸟养殖区,起初因鸵鸟高大而胆怯,随后在老师的示范下,他们鼓起勇气挑选草料喂食,近距离感受与动物互动的新奇,还学会了观察与保持安全距离。

  午后的挖红薯活动充满挑战。孩子们手持小铲子劳作,开始常挖烂红薯或找不到踪迹,双手沾满泥土、汗水直流。“体会到农民伯伯的辛苦,我要坚持到底。”学生谢欣坤说。后来大家分工找藤蔓、开挖、收红薯,文泠兮所在小组收获69斤红薯,夺得第一。最后,孩子们将红薯洗净烤熟,甜香弥漫现场。

  此次活动让孩子们在亲近自然中收获快乐,在劳动中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更在心中种下尊重劳动、珍惜粮食的种子。(徐冬雨 记者 李春梅)


 

     编辑:郭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