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州大小事
一线探访·产业新动能|黄叶变“金叶”,端上海外餐桌→
发稿时间:2025-11-12 10:42   来源: 涪江观察
  摘要:11月10日,记者走进绵阳市三台县断石乡云龙村,十多位农户正弯腰穿梭在黄豆田间,手指快速翻飞,采摘的却不是金黄的豆荚,而是往日无人问津的黄豆叶。 “黄豆叶子拿来做腌菜?还能卖钱?简直是天方夜谭。”村民徐斯富回忆起最初听闻收购商要收黄豆叶时的反应,如今依然带着几分难以置信。

  
  绵阳新闻网讯  11月10日,记者走进绵阳市三台县断石乡云龙村,十多位农户正弯腰穿梭在黄豆田间,手指快速翻飞,采摘的却不是金黄的豆荚,而是往日无人问津的黄豆叶。“黄豆叶子拿来做腌菜?还能卖钱?简直是天方夜谭。”村民徐斯富回忆起最初听闻收购商要收黄豆叶时的反应,如今依然带着几分难以置信。

  然而就是这一片片曾被翻进土里作肥料的叶子,如今却让农户们每天能增收百余元。

  徐斯富说:“以前这些黄豆叶落在地头没人要,现在可不一样了。我们一天光摘叶子就能挣一百来块钱,黄豆叶真成宝了。”

  一次试探性的尝试,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回报。徐斯富的黄豆叶按照每斤1.5元的价格成功交易。这笔看似微小的收入,却让农户们算清了新账,每亩地凭空多出数百元收益,最关键的是,这几乎不需要额外投入。

  采摘有没有难度?其中有何诀窍?

  绵阳军屯农业技术员刘从林在田埂上随手拈起一片叶子示范。

  刘从林说:“采摘技术不难,只要没有虫眼就行。像这种有虫眼的就不能要,要选黄色的、没有病斑的。叶子黄了就可以摘,一天摘50斤完全没问题。”

  消息一经传开,一条独特的“增收链”在乡间铺开。收购商立刻与云龙村达成合作,签订收购协议,并组织农户在豆荚采收前的空档期集中采叶。这个拥有千余亩黄豆的村庄,也迎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季。

  中午时分,山脚下的收购点热闹起来。黄豆叶经过筛选、打包当天下午就装车运往食品加工厂。在那里,它们将经过标准化的腌制、调味和杀菌流程,蜕变成风味独特的腌菜产品。

  刘从林介绍:“收来之后先粗加工,然后送到公司包装,出口到日本和东南亚。今年计划在三个村收购100吨左右,现在已经收了十几二十吨。从加工到出口,整个流程不超过半个月。今年只是个开始,明年我们还计划收购红薯藤、辣椒叶。”

  从田间到海外餐桌,这些黄豆叶的旅程不超过半个月。明年,红薯藤、辣椒叶也将走上同一条“变废为宝”的路。这些为农户增收的“金叶子”,已成为激活乡村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又一抹亮色。

  记者:李春梅

  通讯员:吴桐,胡丽

  编辑:郭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