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绵阳工作怎么干?你希望看到什么新变化?在这座城市生活工作的你,现在也可以“指点”——
日前,绵阳“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建议,在前期征求一轮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公开向社会公众“开门问策”。征集内容涉及省域经济副中心建设、科技创新、城乡融合、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公众可通过扫码、邮件、信函等多种渠道献计献策。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古人所说的良政善治,其重要内涵,就是要畅通民意的表达渠道,将民情民意充分吸纳到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全过程,最终形成上下同心、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通过问计于民,广泛汲取社会智慧,特别是来自科研前沿和产业实践的真知灼见,才能让规划既接地气又富远见,让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
未来五年,对绵阳而言分量特殊:既是推动经济量质齐升、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阶段。这不仅是事关绵阳高质量发展的五年,也是事关每个绵阳人幸福生活的五年。
当初,绵阳就“十四五”规划公开征集民意,是全省第一个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的市州。当时,不少建议围绕社会保障、健康养老、社会治理等领域展开,精准切中发展痛点,体现出公众参与政策制定的实际价值。实践证明,开放征集不是“走过场”,而是提升规划科学性和可行性的有效路径。
此前,绵阳已启动首轮意见征集工作。此次进一步扩大征集范围、延长征集时间,力求让更多的公众广泛参与,获取更丰富、更深入的建设性意见,让更多来自民间的声音有机会“被听见”。这既体现了城市治理的精细化追求,也将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相结合,使规划汇聚了广泛的民意基础。
现在,笔交给你,你来写!(新声)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