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网讯 随着天气转凉,身边头痛、高热、咳嗽、打喷嚏的人突然多了起来。记者从市内各大医院了解到,近段时间,受天气变化和其他因素影响,流感病例有所增加,其中以甲型H3N2病例为主。专家预测,我国部分地区可能在11月底至12月中旬迎来流感高峰。预防流感,应该怎么做?记者采访了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四〇四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李芹。
李芹介绍,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与普通感冒相比,甲流病毒主要表现为高烧不退,体温可在短期内迅速上升至38.9℃—40℃,头痛、咽痛、全身肌肉酸痛明显,全身症状表现为乏力、疲劳感显著,影响正常活动。此外,还有全身不适,可伴随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其传染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老人、孩子、有基础疾病或免疫力低下者,流感可能发展为重症。
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防护?
李芹介绍,市民应主要做好两方面防护,一是接种疫苗,二是做好个人卫生。
李芹说,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重症最有效的方式。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接种流感疫苗,接种疫苗后需2—4周产生足够抗体,因此,在流感高发期(通常为11月至次年1月)前完成接种,保护效果最佳。尤其是重点人群,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慢性病人群、孕妇、6月龄以上婴幼儿和儿童,重点机构或场所工作人员以及6个月以下婴儿的家人等。
接种疫苗后,就不会感染流感病毒了吗?李芹说,疫苗是首要防线,但无法100%阻断所有毒株。所以,疫苗+日常防护是双重保险。
在日常生活中,应做到——
◆勤洗手:洗手时使用肥皂或含酒精的洗手液,避免用手触摸眼、口、鼻;
◆强免疫: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保持室内通风;
◆重卫生: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防止飞沫传播;
◆不聚集:少去密闭人多场所,出现症状要居家隔离,外出就医戴好口罩;
◆常通风:每天开窗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如果不慎感染流感病毒,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一旦确认甲流,要及时使用特效药缩短病程。同时注意居家休息,避免带病上班上学;注意隔离,尽量不与家人密切接触,特别是高危人群。(记者 彭雪)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