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绵阳新闻网讯 10月16日,涪城区城北学区小学语文老师们齐聚在绵阳市高水九年一贯制学校齐贤厅,开展了以“灵动融课堂 精研育新篇”为主题的2025年秋“城北学区灵动课堂教学实践暨单元整体视域下的单篇精读优质课展评”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深入践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理念,推动单元整体教学与单篇精读教学的有机融合,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灵动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城北学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东辰一小张静老师执教《在牛肚子里旅行》。本节课通过勾画关键词句,找出表现红头“害怕—悲哀—无奈”和青头“急忙—冷静—沉着”的心情变化,想象人物的喜怒哀乐,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并设计小组合作完成“友情证据卡”,从文中找出体现青头和红头“非常要好”的线索,并清晰表达理由。感悟“朋友间相互帮助、沉着应对困难”的道理,再次感受童话故事能让人听起来有趣,品起来有收获。
龙门学校梁苧丹老师同课异构《在牛肚子里旅行》。从字词复习和回顾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导入新课,引导学生了解到“反刍”这个科学知识,知道什么是科普童话。通过找出红头的语言和青头对应的语言和动作,配音分角色朗读和发挥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感受到这是一场惊险的旅行。也让学生深刻领悟到青头、红头之间的友谊。最后联系生活总结课堂,上升到育人价值。
长虹世纪城小学李志钰老师执教《去外婆家》。课堂以随文识字、想象品读为主线,引导学生从“吃的(山楂、柿子、毛栗子),玩的(喂小山雀),看的(杜鹃花、野花)”中感受三大乐趣,结合字理识字与生活分享,体会亲情与自然之趣,课堂互动生动,目标落实扎实。
西科大附小张娜老师执教《父爱之舟》。本课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品读梦境中的感人细节,感受深厚父爱,并理解“父爱之舟”的象征意义。教学过程通过“导、学、点、练”展开,以学生自主品读感悟为基础,教师点拨关键问题,最后联系生活进行迁移运用,从而体会父子深情,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高水九年一贯制学校李瑶老师执教《慈母情深》。李老师以“场景品情、以情促写” 为核心思路,先带学生聚焦场景品味深情 ,走进低矮潮湿、震耳欲聋的厂房环境,借 “七八十” 反复手法初识母亲艰辛;捕捉“我的母亲”“立刻” 等镜头,以慢读品细节、快读悟母爱,体会“我”的成长与责任。随后引导学生联想 “鼻子一酸” 的成长经历,用场景与细节写作,结合习作展示夯实能力,最后回扣 “舐犊之情” 单元主题,既让学生共情母爱,又习得情感表达方法。
城郊小学彭怡婷老师带来古诗教学《出塞》。本节课通过带领学生诵读与多种方法品析,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出塞》的雄浑苍凉与历史感怀。学生能准确把握诗歌意象与情感,理解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彭老师娓娓道来,创设多种情境与学生互动良好,达成了感悟盛唐边塞诗歌魅力的教学目标。
青义小学曾思思老师执教《富饶的西沙群岛》。本课以“邮轮登岛”为情境,先通过词语闯关明确西沙群岛介绍维度,再聚焦海岛段教找关键句,接着分析海底鱼的多与美,渗透修辞;最后以朋友圈创作巩固,结尾衔接单元课文,升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成绵路小学张英老师执教《读不完的大书》一课。本节课以"争当金牌自然探索家"为情境主线,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思考、想象的方法深入文本。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重点品味了课文中生动的语言,如描写动物时运用的叠词、动词和拟人手法,以及描写植物时融入的感官体验和独特联想。学生们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穷奥秘与乐趣,还初步尝试了运用所学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并通过摘抄练习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成绵路小学吴敏老师执教《蟋蟀的住宅》。吴老师从学会观察:回顾描写法布尔观察的句子,引导学生学习借助工具、调动多感官等方法进行细致观察,感受伟大的观察家。然后去体会表达:勾画描写准确的句子,感受“最多”“半掩”“微斜”用词准确。通过去体会蟋蟀弹琴感受伟大的生命。最后让学生学会表达:用上观察方法,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达,写观察日记《小猫洗脸》。
最后,由深耕语文教学多年,多次获得省市区级语文教学大赛一等奖的钟兰兰老师作总结。钟老师用专业的视角为老师们梳理亮点、指引方向,夸赞老师们紧扣素养,课堂有“温度”与“深度”。也提出细节处需突破“惯性思维”,聚焦“精准”,让课堂更高效。
涪城区城北学区小学语文组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为“单元视域下单篇精读”提供了实践样本,后续建议在“单元目标拆解—单篇任务设计—课时成果关联”上形成更清晰的逻辑链,让单篇教学既“灵动有趣”,又能服务于单元素养的整体达成。愿老师们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在教育的沃土上深耕细作,收获更多的精彩与成长!(冯锂 黄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