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绵阳新闻网讯 9月26日,游仙区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暨四川省刘朝霞名师工作室三年周期成果展示活动在绵阳市开元实验幼儿园举行。此次活动以“育名师梯队筑教育未来”为主题,聚焦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和名师工作室成果转化。绵阳市教科所正高级教师龚林泉、游仙区教研室正高级教师姚爱萍、游仙区教研室幼教教研员黄亚、四川省刘朝霞名师工作室成员及团队、游仙区幼儿园骨干教师等共计110余人现场参加活动,四川省刘朝霞名师工作室56个学员单位线上参与了此次活动。
自2022年工作室成立以来,工作室团队一直致力于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提升。三年来,成员团队跨越千里,深入阿坝、甘孜、凉山等民族地区60余个“一村一幼”,通过现场调研、帮扶送教、座谈交流、专题研讨等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伊始,全体成员通过视频进行了回顾总结,每一帧画面都记录着工作室成长的足迹,展现出工作室为乡村学前教育事业拼搏的坚定信念与扎实行动,也见证了团队在困难中砥砺前行、在实践中不断成长的坚韧精神。
工作室领衔人、绵阳市开元实验幼儿园园长刘朝霞深情致辞。她首先对工作室成员三年来的辛勤付出、专家们的悉心指导以及各方的支持表达诚挚感谢。刘朝霞指出,工作室始终秉持“共同·共进·共美”的理念,以提升“一村一幼”教学质量、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为使命。团队成员跨越地域与园所差异,形成了紧密的教育共同体,这份深厚情谊,是对幼教事业的共同坚守。她还强调学前教育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们应始终牢记教育初心,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建设一支德能兼备的教师队伍,努力实现“幼有优育”。
工作室10名成员依次进行总结汇报,她们用详实的数据、鲜活的案例与动人的故事,充分展现了自己和团队的成长蜕变。
办园思想是幼儿园的发展灯塔,为儿童科学健康成长指引方向。工作室自成立之初,便将“办园思想建设”纳入成员核心任务,要求成员结合所在园所实际,探索形成科学且具特色的办园思想。此次活动中遴选出两个园所,分享办园思想凝练,探讨思想引领发展的路径。两个工作站带着对学前教育的热爱与思考,挖掘本土资源,凝练文化特色,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并在活动中毫无保留地传递着办园经验与教育智慧,让与会者在思想的碰撞中收获满满、备受启发。
游仙区教研室正高级教师姚爱萍对工作室成员汇报的整体质量与工作成果给予高度肯定。她表示,成员汇报内容逻辑清晰、重点突出,既系统梳理了周期内的具体工作,又通过数据、案例等实证材料展现了工作成效,充分体现了工作室团队的专业素养与务实作风。在成员的汇报中,她看到“文化共融”理念的深植、“教育资源”的挖掘、“课程建设”的萌发……点赞各工作站取得的成果,希望大家践行教育家精神,让“微光也能点亮星河”。同时也给出了具体建议:一是聚焦教师培养体系构建,继续深挖成果内涵;二是总结凝练经验,避免成果转瞬即逝;三是辐射推广成果,推动文化共融下的共同成长。
龚林泉针对两位成员的办园思想汇报提出指导建议,他讲到:办园思想一定要紧扣 “以儿童为中心” 核心,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温度。代燕工作站《多元联动 “动”见成长》中,看到了儿童,以“动”为关键词,凝练出儿童发展的路径,建议将“动”作出更加生动的表达,解析如何将“动”落实到课程建设中,落实在儿童发展上。廖金华工作站《回归自然德润生长——“美德 ”教育的办园思想与实践探索 》分享中,看到了基于地域文化“两德文化(朱德、张思德)”下的“美德”育人思想,既符合立德树人育人方向,又有立足本土的园本实践。建议将“美德”思想进一步挖掘,让儿童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他希望办园思想能更精准地服务于儿童全面成长,期待各园持续深化实践,打造更具特色的学前教育模式。
领衔人刘朝霞在活动总结中讲到:今天的成员汇报和办园思想研讨,一是旨在引导大家回顾总结经验,形成丰硕的成果,为后期辐射引领提供更好的策略方法;二是引导各成员和参培学员园所,深入思考教育的本质与核心,确立符合时代要求、契合幼儿发展的办园理念。这不仅是工作室的核心任务,更是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期许成员和参培学员园所将专家建议转化为实际行动,持续探索、优化办园思想,为孩子们提供更优质、更具特色的学前教育服务,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载春秋,步履铿锵。三年来,四川省刘朝霞名师工作室秉承“培养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目标,坚守初心使命,足迹走遍川西高原的村寨园所,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从“文化共融”到“专业共生”,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教育帮扶的温度和深度。
刘朝霞表示,此次总结活动,不只是回头看成果,更是新征程的开始。在乡村振兴和教育强国的大背景下,工作室会继续用教育的力量,照亮更多乡村孩子的成长路,助力孩子们在优质的学前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陈丽娟 黄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