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正文
以改革精神破解顽瘴痼疾 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
发稿时间: 2025-01-13 08:48    来源: 绵阳日报

  □安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制定出台为基层减负的制度规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以改革精神破解顽瘴痼疾,以作风建设不断深化和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实际行动和成效。

  形式主义是“四风”问题的重中之重。形式主义是党风政风中存在的顽瘴痼疾,本质是脱离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从实际出发,不讲实际效果,表面大于实质、形式大于内容。“说”出来的形式主义,表现为表虚态唱高调,玩嘴巴政治,汇报、讲话穿靴戴帽的多实质问题谈的少。“做”出来的形式主义,一方面表现为重“痕迹”轻“实效”,过于注重“留痕”,在工作中处处拍照,事事填表,忙于“写材料”“编数据”“拍照片”等,找问题、想对策等核心问题反而被弱化。另一方面表现为重“面子”轻“里子”,大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巧立表彰名目,建立各种不必要的组织,举行各类会议,甚至出现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情形。另外,大数据时代,一些形式主义顽瘴痼疾也渗透到线上,衍生出“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具体表现为地方应用软件、工作群组过多过杂,政务程序功能异化,签到打卡、积分排名、拍照转发等任务要求应接不暇,极大的浪费了资源,扼杀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又损害了群众切身利益。

  要坚持以改革精神将整治形式主义引向深入、落到实处。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形式主义整治,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形成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但是形式主义问题仍旧存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精神,斗争本领不强,实干精神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铲除腐败滋生土壤任务依然艰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以改革精神持续整治形式主义,要坚持以制度为主线,以去除沉疴为目标,从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领导方法上找根源、抓整改。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一方面,要树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的政绩观,坚持立足实际、科学决策,坚持着眼长远、打牢基础,坚持干在实处、务求实效,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另一方面,坚持人民至上、为民造福,祛除“打太极”“拖字诀”“踢皮球”的魅影,把更多时间、更多精力放到为民谋利的实事上。要转变作风,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思想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作风,做到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基础和关键。整治形式主义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离开“位子”、绕开“面子”,少谈成绩、多谈问题,敢于揭短亮丑、较真碰硬,在工作上少“作秀”多“做事”。要转变方法,坚持问题导向靶向纠治。形式主义实际上是主观主义,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反复性和顽固性,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层级、不同时间有不同的表现。要警惕和预防数字技术在形式主义的变种,对于新出现的地方性较强的“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文山会海”“小马拉大车”等重点问题进行重点整治,同时要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在深化调查研究上下功夫、出实招,对困扰基层的新形式主义问题进行大排查,推动问题真正解决。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