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时评
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发稿时间:2025-01-13 08:47   来源: 绵阳日报

  □吴睿杰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引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金融领域改革作出重要部署。要深刻把握金融改革的政治性、人民性、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确保金融工作始终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和人民利益,进而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党建引领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确保金融改革发展正确方向,确保国家金融安全,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要深化思想认识,把党的领导融入金融改革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加速构建统一领导、职责明确、协同高效的党建工作管理体系,将绵阳地方金融系统塑造成为政治立场最为坚定的典范。要增强政治使命感,提升政治执行力,压实政治责任,各级党组织负责人需亲自上阵,在关键及重大项目上精准指挥、高效调度,确保金融工作的政治属性和人民利益导向得到有效体现。要加强教育引导与组织管理,严格党内生活制度,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的金融人才队伍,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金融文化,推动地方金融企业党建工作质效双提升。要狠抓作风建设,持续深化党纪法规学习教育,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风气,对金融领域的腐败问题零容忍,坚决维护金融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秩序,引领金融业健康发展。

  金融为民是做好金融工作的价值导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做好金融工作的价值导向。金融来之于民,应回馈于民,金融改革必须坚守人民立场。要促进各相关政府部门协同合作,持续增强与战略目标任务紧密相连的金融资源投入,积极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要将金融资源向广大的普惠受众倾斜,重视人民群众最关切、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要为农民、低收入及困难群体、残疾人和老年人等提供价格合理、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要充分激发金融机构的主动性,最大化利用其服务优势,积极研发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将产品服务拓展至更多民生领域,全力满足人民群众教育、医疗、养老、就业、安居等方面的金融需求。

  服务实体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宗旨。为实体经济服务,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宗旨。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深化金融改革,必须坚定不移服务好实体经济。要充分发挥金融在资源配置中的媒介功能,提高综合金融业务能力,全方位运用保险资金、银行信贷及资产管理等金融资源,源源不断将金融活水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覆盖重大基建项目与民生项目,助力实体经济的繁荣与稳定。要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的支持,加强对企业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要加快构建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以及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切实增强金融的安全性、稳健性、弹性与韧性,减少运行的“亚健康”状态,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全力支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