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赋能学生视角、智慧校园AI技术打造防欺凌系统、“读懂儿童”APP……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数字校园应用场景建设,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优化管理、资源分配、提高教职工工作效率等有显著作用。
四川省教育厅近日公布2024年数字校园应用场景案例,绵阳9所学校案例入选,为进一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校园环境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升级,注入科技力量。近日,记者走进绵阳校园,现场体验数字校园如何护航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记者王傥 蒋成林
大数据赋能让学习更具“个性化”
“我们一起来看这道题,在上次的作业中,这道‘立体图形展开图’的选择题,错误率相对较高。”在绵阳市第四中学的一堂数学课上,数学老师童静利用智慧教育平台的练习系统为学生讲解作业。讲到一道典型例题时,童老师利用系统“举一反三”功能,通过数秒钟的搜索,从题库中选出了三道相似的题目让同学们现场作答。“这道题应该选B,第二道题应该选C……”短时间里,全班完成了练习,童老师根据掌握情况布置作业……
“运用智慧教育平台,学生每次作业情况和学情检测数据通过系统记录和分析,老师根据整体情况指导学生进行训练,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制订个性化训练计划,学习效果事半功倍。”童老师说。
据了解,绵阳市第四中学坚持“基于学生视角,实施因材施教”的总体思路,不断升级改造学校智慧教育软硬件,整体推进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和教育数字化转型,于2023年成功入选首批四川省智慧教育示范校创建学校。
“通过智慧教育平台,我们可以实现推送个性化的资源助力孩子成长。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学情数据,精选相应的微课、错题解析、知识点讲解等多元化的资源精准推送给学生,布置分层作业或个性化作业,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施个性化辅导,助力‘双减’。”该校教科室主任曾珠说。
AI进校园让学生更有“安全感”
“老师救我,他们要打人!”学校楼道拐角处,一声呼救激活了警报系统,约40秒后,两名安保人员赶到事发地点,及时制止了一起校园欺凌行为……在绵阳高新区创新第一小学防止校园欺凌演练中,熊猫E盾AI校园防欺凌系统起到了关键作用。“警报器识别到了‘打人、救命’等关键词,保安室里的警报声响起,系统显示警报位置,我们立刻赶往现场!”学校安保人员说。
如何防范校园欺凌,是学生、家长、学校以及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校园防欺凌和暴力提供了技术支持,让实时监测、预警和干预成为有效手段。绵阳高新区创新第一小学是绵阳第一所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该场景的学校,除覆盖全校园的及时预警功能外,系统还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行为数据,为学校提供相关信息,帮助学校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进一步增强防范意识。
“像厕所、楼道、寝室这些摄像头的死角或者没法安装摄像头的地方,我们就安装熊猫E盾AI校园防欺凌系统,杜绝校园欺凌发生。同时‘软硬兼施’,老师、家长、学校共同开展好防范校园欺凌方面的教育工作,坚决防止校园欺凌思想的萌生。”绵阳高新区创新第一小学副校长唐宗林介绍说。
据了解,熊猫E盾AI校园防欺凌系统是绵阳广电视讯科技文化有限公司专门针对中小学学校安全研发的一款产品。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系统能够对环境声音进行实时采集和AI分析,准确识别欺凌场景并进行安全报警,通过技术手段助力平安校园建设。”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