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轮滑公开赛(绵阳站)在游仙举行
2024年“星火杯”四川省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
校园足球班级联赛
校园攀岩活动
“加油!加油!”绿茵场上,呐喊声此起彼伏,少年们你追我赶、奋力拼搏,多次打破比赛纪录……
日前,“星火杯”2024年四川省青少年(学生)速度轮滑锦标赛、“星火杯”2024年四川省青少年(学生)轮滑冰球锦标赛相继在游仙举行,游仙以5枚金牌、2枚银牌、3枚铜牌的亮眼成绩收官。
除轮滑赛事外,游仙学子还分别参与了“星火杯”乒乓球、田径等7个项目各组别的角逐,斩获7枚金牌、3枚银牌、6枚铜牌。
成绩的背后,是游仙学校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游仙围绕青少年健康提升和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两大重点任务,深化实施体教融合改革,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体育人才高地效益日益凸显,青少年体育事业取得扎实成效,培养锻炼了一批有潜力、有天赋的好苗子,一批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脱颖而出,有力推动了游仙青少年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李静洁 记者 周钰 文/图
A坚持一校一品深化一校多品 做强学校体育优势项目
7月14日,为期4天的“星火杯”2024年四川省青少年(学生)速度轮滑锦标赛在游仙区东山公园国际轮滑场圆满落幕。这场比赛吸引了来自全省各地的37支队伍,400余名运动员参赛,共计产生24枚金牌。
来自游仙区剑南路小学的学生李昱杭,参加了男子乙组速度轮滑与短道速度轮滑两大项目共5个小项,分别是速度轮滑项目500米+D争先赛、1000米争先赛、10000米积分淘汰赛与短道速度轮滑项目500米计时赛、1000米争先赛。李昱杭除短道速度轮滑项目1000米争先赛外,其余4个项目均斩获金牌。
“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积极响应国家‘北冰南展’冰雪体育战略,将轮滑运动引入校园,积极推动项目发展。”游仙区剑南路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拍、两拍、三拍、四拍……游仙区富乐小学乒乓球训练场内,数名小运动员正与伙伴“对拉”。一个个看似简单的击球动作,大家每天反复练习成千上万遍。
在参加四川省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时,富乐小学的乒乓球队是绵阳市唯一一所以学校名义参赛的单位,同时向绵阳市代表队输送多名优秀运动员。在2024年“星火杯”乒乓球项目上,该乒乓球队夺得3枚金牌、4枚银牌、2枚铜牌的佳绩。
剑南路小学的轮滑,富乐实验小学的乒乓球,万达小学的足球,富乐中学的田径,游仙中学的跆拳道,五里路小学的排球……这是游仙近年来大力发展“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校园体育模式的缩影。记者获悉,游仙各中小学校充分利用本校现有优势体育项目及场地器材,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模式,紧密结合学校现有师资等,引入四川省退役运动员、市奥体校专业教练员,整体提升青少年业余训练及队伍梯队化建设。
截至今年8月,游仙共有32个特色项目学校、15个市级备战省“十五运”布点学校等。如今,在游仙各大中小学校,田径、足球、乒乓球、轮滑等各类体育项目,正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象。
B坚持多措并举注重学训兼顾 全面促进体教深度融合
近日,走进游仙区东山公园国际轮滑场,一群参加训练的轮滑选手们,正屈膝划臂,脚踩“风火轮”在赛道上追逐前行,上演着一场场“速度与激情”。
记者了解到,游仙区东山公园国际轮滑场总面积4700平方米,有标准的200米赛道,并符合国际标准,是目前全国领先、西南地区最好的户外标准轮滑运动场。而且配套设施完善,健身房、更衣室、淋浴间、会议室,功能一应俱全,能满足运动员们的多方面需求。
“为大力推动青少年体育工作,我们持续推进健身基础设施建设,以‘建’与‘管’相结合等方式推动运动场所开放服务大众,不断规范校外体育培训。丰富的体育运动项目不仅可以充实孩子们的课外生活,还能让他们在运动中锻炼身心、陶冶情操,健康快乐成长。”游仙区教体局体育股股长赵澍告诉记者。
自2012年以来,游仙累计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建成6个校园轮滑训练场地,投入600余万元建起全省首个国际标准轮滑场东山公园国际轮滑场。这些场地的建成,能够让更多学生足不出校进行轮滑训练,还能去专业场地进行赛事适应性训练。
近年来,游仙与四川省冬季运动员管理中心、四川省足球协会、乒乓球协会等单位,就体教融合、共建优秀训练队达成、签订了多方面战略合作。
这些合作的达成,为运动员提供完善的训练器材、场地保障,也能邀请优秀的教练团队、教练员进行执教,在保证学生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确保参与体育项目训练的质效。为了强化基层教练队伍建设,游仙通过“引才”“育才”方式,聘请了以国家著名短道速滑教练贺培诚为代表的2名国家级教练,全面规划、实施、指导游仙区各学校相对应体育科目的训练、比赛、参赛等工作。同时引入3名四川省退役运动员、市奥体校专业教练员,参与全区多个体育项目的训练指导,并加大辖区内体育教师、教练员的培训,整体提升青少年业余训练及队伍梯队化建设。
C坚持三化联动构建三大体系 学校体育事业生机勃发
行走在游仙中小学校,到处都能看到学生们锻炼的身影,他们在阳光下奔跑,在运动场上比拼,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出教室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
当前,游仙坚持“三化联动”,构建“三大体系”,纵深推进田径、足球、乒乓球、轮滑等项目建设。
何为“三化联动”?具体而言,就是普及化、专业化、竞技化,在全区范围内让更多青少年对田径、足球、乒乓球、轮滑项目知识有所了解并参与其中,通过引进专业教练等方式提高教练员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组织各类校园田径、足球、乒乓球、轮滑等比赛,积极参与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的足球赛事,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竞技机会。
“三化联动”之后,游仙一方面将田径、足球、乒乓球、轮滑等纳入学校教育体系,通过体育课程、课外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受到系统训练。并鼓励学校开设田径、足球、乒乓球、轮滑等项目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另一方面,游仙建立完善的校园、区级及以上竞赛体系,包括班级赛、校级赛、区市赛等多个层次。通过比赛,不仅能检验学生的训练成果,还能激发他们的竞技热情。
此外,为保障青少年体育项目资金投入、安全等工作,游仙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改善场地设施、购买器材装备等。并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时的安全。
从校内到校外,从单一到多样。近年来,游仙积极探索体教融合新路径,努力推动6.5万名学生人人参与体育活动,“人人皆运动”正在成为游仙校园的一道亮丽风景。截至目前,游仙在册运动员有760名,每年参加国家、省、市、区等各级赛事的运动员达80人次。“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一项目一方案、一运动员一方案’制度,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将优势项目、基础大项、新兴项目普及化、专业化、竞技化,更好地构建教育体系、竞赛体系、保障体系,为建设体育强省、体育强市作出游仙贡献。”游仙区教体局副局长顾晓东表示。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