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网讯 2024年 9 月 18 日,三台中学举行了以“铭记‘九一八’,吾辈当自强”为主题的“九一八”纪念活动。
广播声中,深沉有力的话语向全校师生详细阐述了“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在以“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为主题的班会上,班主任用图片、视频等形式讲述了“九一八”事变的惨烈场景和救亡图存的英雄事迹。沉重的警报声响起,师生肃立默哀,深切缅怀在“九一八”事变中遇难的同胞和英勇牺牲的先烈。
爱国始终是台中师生秉持的初心。在抗战时期,三台中学师生与东北大学国立十八中一道,积极宣传抗战并发动师生参加抗日远征军,远赴缅甸抗击日寇,在国内引起轰动。在“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东北大学被迫走上了流亡办学的艰难道路,成为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1938年春季,东北大学全体500多名师生迁徙辗转,最终内迁至三台县,与三台中学前身——潼属联立高中携手共度时艰。此后八年,东北大学与三台中学命运交织,血肉相连,共同书写了一段不屈不挠的抗战历史篇章。
内迁三台期间,国立东北大学成立了东北大学抗敌后援会,后援会组建宣传队,成立话剧、京剧、歌咏、音乐、壁报、漫画等宣传小组,深入乡村宣传民族精神,揭露日军暴行,坚定民众的抗敌决心,协同地方推进兵役、防控、卫生等运动。它先后成立50多个社团,采用张贴壁报,组织文艺晚会、座谈会等形式,针砭时弊、宣传抗战、唤醒民众精神。一大批学术大家、教育名师汇聚三台这座小城,如史学专家金毓黼、萧一山、丁山、高亨、金景芳等先生,文学研究专家陆侃如、冯沅君夫妇、黄培之长子哲学家黄方刚先生,史学家蒙文通先生,法学专家赵鸿嘉先生,这给当时的三台县城带来了一股激昂奋进的激流。
三台中学120年的文化积淀和优良传统,需要继承发扬,而将爱国精神、红色基因代际传递的有效手段,就是开展好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新时期以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守正创新,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爱国主义教育。该校利用清明节到烈士纪念碑扫墓、国家公祭日缅怀先烈等系列活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利用优秀校友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以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导向,构建爱国主义德育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将继续弘扬抗战精神,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展卓有特色和成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努力造就一批批胸怀祖国、热爱人民、富有才干、敢于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陈财宝 黄友勇)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