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召开之际,四川日报将发表署名“蜀平”的重要评论文章——《投身新时代的改革“大考”》。
文章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文章指出,四川是改革开放的策源地之一。新征程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出发,赋予四川“国家发展战略腹地”的战略定位。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考开始,9100万四川人民将交出怎样的时代答卷?
文章指出,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只有在与之适配的生产关系里,才能得以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而分析新时代改革大考的特点以及科学方法论,认为——
连通历史、现在和未来,才能懂得改革开放之于国家、民族、人民的重大意义,才能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自觉和历史担当,才能掌握时代考卷的中心思想。
进一步,是使命,是目标,也是方法;是一脉相承,也是与时俱进;是下更深的水,啃更硬的骨头,意味着“考卷”的难度系数。进一步虽有进一步的难,进一步也会有进一步的成就。
既胸怀大局又因地制宜,将“国家所需”与“四川所能”有机结合,将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将中央部署、省情实际和群众意愿有机结合,就是四川应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场大考的关键所在。
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甚至产生负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各项改革举措,关联度高、协同性强,贯彻落实既不能单打独斗、单兵突进,又不能打乱仗、眉毛胡子一把抓。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就成为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方法论。
文章进一步指出,在客观物质条件具备情况下,成就一项事业,精神往往具有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与“盆地意识”这个四川人的老对手作斗争。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形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的认知。
文章强调,四十多年前,不改革开放,没有今日之四川。四十多年后,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没有四川之明日。走过千山万水,仍要跋山涉水。
改革没有旁观者,文章号召——
投身新时代的改革“大考”,在分享改革荣光的同时,创造新的改革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