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网讯 金秋九月,稻谷飘香。在涪城区吴家镇石洞河村8组的稻田里,稻浪翻滚、机声隆隆,水稻收割机在黄绿交织的田间来回穿梭(如图),将一茬茬饱满的稻穗“吃”进“腹”中,割穗、脱粒、排草……20多分钟,收割机就“吃饱”回到田边,一颗颗金黄的稻谷从收割机出粮口倾泻而下。
“我们雇佣了三台水稻收割机,预计两天之内就能把218亩水稻收割完。”种植大户张勇感叹道,与传统收割方式相比较,机械化收割省时又省力。
今年51岁的张勇,和水稻打了12年交道。2023年,他在石洞河村流转承包了218亩土地,种植优质高产水稻。“做大农业首先就是要降低人工成本。”张勇回忆,以前育秧、插秧、收割全靠人工,成本居高不下。
为了减少种植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张勇引入了无纺布水稻育秧、机器插秧等一系列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成功降低了成本,轻松高效种植好水稻,实现了增收致富的愿景。张勇算了一笔账,科学管理以及机械化的使用,直接给他增加数万元的收入。
阳光肆意地撒在稻田里,第二辆满载新鲜稻谷的卡车已经准备就绪,张勇和司机准备将其运往粮油厂进行深加工,随后包装出售给消费者。上车前,张勇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他满怀信心地说:“等来年,打算再承包一两百亩土地,再多赚点钱。”(张竞文 记者 尹秦 王泽宇 文/图)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