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晚,一轮明月缓缓升起,宛如一个白玉盘,月光洒在三江两岸,与绚丽的灯光,组成了一幅温情画卷(两次曝光合成)。(记者 王勇 摄)
中秋假期,我市各地举办花样繁多的文旅活动丰富节日市场,努力创新消费场景。三天小长假,全市游客以中短途游为主,大家更倾向于“微度假”。
9月17日,记者从市文广旅局获悉,全市累计接待游客44.798万人次,景区门票收入344.337万元(不含“方特东方神画”数据)。方特东方神画主题乐园累计接待游客2.49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89万元,综合收入447万元。北川石椅羌寨乡村振兴先行区累计接待游客1.0071万人次,综合收入248.51万元。全市文化场馆(图书馆、文化馆等)累计总服务24629人次,其中线下活动47场次、到馆17018人次、馆外服务7611人次,线上活动165场次、浏览量20799次。
创新消费场景 提升游客体验
“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围绕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内涵,市本级文旅单位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努力创新消费场景,提升游客体验——
由绵阳市商务局、绵阳市文广旅局、绵阳市总工会、绵阳经开区管委会指导的第三届中国(四川)国际熊猫消费节系列活动暨2024第三届中国(绵阳)米粉节,百人冒粉、千人品酒、万人嗦粉等精彩消费活动轮番上阵,让广大市民和游客在绵阳感受可吃、可购、可玩、可赏的美食嘉年华;
市博物馆推出“中秋奇妙游绵博”游园会活动,游客们漫步在热闹的中秋古风集市中,通过亲手制作中国古风蝴蝶花灯、团扇、灯笼、流沙画等,沉浸式感受着独属于绵博中秋的“浪漫”;
市文化馆开展2024“绵乐荟”中秋节专场暨“文艺达人秀”优秀选手巡演,举办“月照绵州夜·人间共团圆”为主题的绵文荟“我们的节日·中秋”文化惠民演出;
市图书馆开展“诗意中秋·书香绵图”中秋节文化雅集活动,以国风阅读市集、国风游园会的形式,开展飞花令、古籍书展、非遗糖画、制花灯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与300余名读者朋友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底蕴;
市艺术剧院公司在绵州大剧院成功举办《岁月留声怀旧港台情》经典金曲演唱会、舞剧《卡门》等演出。
政策叠加效应 释放消费潜力
为刺激文旅消费活跃市场,我市在政策支持上也做足功夫。市文广旅局与农业农村、商务、教体等部门联动,协同谋划“中秋”假期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我市通过携程旅行、去哪儿、飞猪旅行、美团等OTA平台,面向消费者发放文旅消费券300万元,涵盖酒店住宿、景区观光、团队旅游等文旅消费场景,支持市民、游客在绵多样文旅消费需求,受到市民和游客热捧,预计拉动消费6.2倍;实施“高校新生开学季礼遇大礼包发放”活动,在机场、火车站和高校报到处发放新生抵绵“见面礼”6万份,北川九皇山、安州白水湖、平武报恩寺等12家A级景区对师生予以半价优惠。
此外,安州区抢抓川青铁路镇江关至黄胜关开通契机,开展“乘高铁一起去旅行”活动,出台动车票抵扣民宿、星级酒店费用等惠民举措,拉动地区文旅热度,旅游综合收入增长超2成以上。
科技城新区举办的绵阳科技城2024第二届汽车音乐节也在中秋激情上演,配套城市焕新消费节、绵州烟火集市等活动,刺激汽车、家电和名优特新产品消费。
活动持续“上新” 本地游成首选
记者了解到,为了吸引游客,在假期前夕,我市各地备足了持续上“新”的文旅活动开门迎客——
北川羌城巴拿恰推出“快乐乡音”中秋主题汇演;九皇山景区推出“燃情篝火·沙朗狂欢”中秋活动;石椅羌寨推出“中秋月圆,探秘石椅羌寨·梦回千年古韵”文化活动。
2024年“我们的节日·中秋暨李白的月光”主题活动在江油市青莲镇盛大举行,设置非遗体验,让游客在品尝、游览中品味李白文化。
川剧、杂技、汉服秀……三台县以“潼川古城,别样中秋”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为市民游客奉上了一道道精彩的文化大餐。
随着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的爆火,平武县报恩寺景点开展了“国风游”旅游活动,吸引3.16万人次游戏玩家和游客“取经”打卡,同比增长210倍。
仙海则举办了西游主题游园会,有嫦娥仙子携同玉兔送月饼,也有唐僧师徒四人恭贺中秋人月团圆,还有汉服免费试穿,主打“沉浸式”游园。
中秋假期,大家更倾向于“微度假”,本地休闲成为众多游客的选择,乡村徒步骑行、家庭聚会、露营郊游等成为主要体验内容。
在涪城区、安州区,原香国际香草园、晨曦森林度假村、白水湖景区、黄土百花乐园等休闲度假场所吸引了绵阳及周边游客,返乡游客、短途游客明显增多,乡村休闲、自驾旅游持续火爆。
在梓潼县,学子祈福上香、红色景区缅怀革命先烈、亲子研学等成为旅游体验主要方式,七曲山大庙景区、两弹城景区成为热门景点。 (林爽 记者 李春梅 唐云峰)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