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亭(三台)
甲辰年的夏天高温不退,秋老虎迟迟不肯离场。一声惊雷,一夜之间,迎来一场久违的大雨。天气突然变凉,秋天终于来了。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随之而来,过中秋,吃月饼,万家团圆,成了千家万户谈论的热门话题。中秋之夜也是一年中最浪漫、最富有诗意的夜晚。皎洁的月光如水泻地,给万物披上了银灰色的纱裙,呈现出朦朦胧胧的美。
年近花甲的我,老婆、儿子、女儿、孙儿孙女一大家子人,由于工作的关系,天各一方,一年四季聚少离多。为了中秋团圆,我早早的到市场上购买了花生、核桃、月饼和鸡、鸭、鱼、肉等农副土特产,等待家人归来,盼望中秋团圆、赏月聚餐。
“滴滴滴”,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夜的宁静。是单位领导的来电,他委婉地说:“不好意思,赵老师,今年中秋单位值守又要辛苦你了,行里两对年轻人中秋节要结婚,辛苦你值下夜班”。盼望中秋团圆成了泡影。刚放下电话,“爸,我要值班,中秋不能回来”,是儿子的电话。“爸,学校推迟开校,中秋回来不了,你保重身体”,是女儿的电话。“老公,单位中秋人手不够,不放假、你自己照顾好自己”,是老婆的来电……都不能回家,中秋只有一个人过了。
月亮慢慢升起来,独自一人漫步在值班室门口的院子里。轻柔的月光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平静如水的夜晚,月光皎洁,竟是如此美丽。浪漫诗意的夜晚,盼望月中嫦娥下凡。忘掉了未能和家人团圆的遗憾,心情渐渐好了起来。儿时过中秋的场景又浮现在眼前。
那时的乡村,天气晴朗,空气纯净。人们思想单纯,心地善良。鸟儿在天空中飞翔,动听的歌声在地上飘扬。日子虽然有些苦涩清贫,却充满了真实而简单的快乐与温暖。
儿时的中秋节,是母亲烙的白糖饼子。在那饭都吃不饱的贫穷年代,哪像现在有五花八门的月饼。母亲用面粉合上白糖,烙成一个个的小圆饼,加上一盘核桃、一盘花生、一盘苹果。在院坝中央摆上八仙桌,点燃香蜡纸钱。先敬月亮,然后父母亲端坐,我们围拢一起。在月光下,一家人品尝着美食,谈论着未来的憧憬,特别开心,特别温暖。
我已离开家乡多年,新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村里的树木依旧,田野里的庄稼依旧。母亲虽去世30多年了。她中秋烙的白糖月饼令人终生难忘。
每逢佳节倍思亲。我陷入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中。不知不觉一轮圆月已挂上树梢,手机视频铃音骤然想起。儿孙们在视频里共同祝福中秋,共赏明月,谈笑风生。现代的高科技缩短了人们的距离,弥补了未相聚的缺陷。阴晴圆缺,聚散离合,乃人之常情,城市乡村各有各的风景。我想只要保持着一颗平常之心,热爱生活,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一个人的中秋并不孤单,情感跨越时空,照样可以人圆、月圆、万家团圆。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