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推进交通行业技术创新和绿色转型
绵阳公路隧道照明“智”有一套
绵阳新闻网讯 我市在多个公路隧道项目中采用漫反射节能型光学复合材料技术与智慧照明系统技术,改善和优化隧道光环境,取得显著成效。近日,“公路隧道漫反射节能型光学复合材料技术”在中国公路学会官网上公示期已满,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据了解,“公路隧道漫反射节能型光学复合材料技术”已先后在G5京昆高速古家山隧道、绵阳黎家山隧道、绵阳尖山子隧道等十多个隧道改造和新建项目中应用。近日,记者来到了平武县一处隧道,实地体验“公路隧道漫反射节能型光学复合材料技术”带来的变化。
四川杰邦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韩玉平在该隧道内向记者介绍,所谓隧道漫反射节能型光学复合材料,即光学棱镜技术的应用,设计制作微结构的多棱面立体纹理,产品表面应用了创新的反光材料。隧道内,在灯光照度不是很高的情况下,使用漫反射节能型光学复合材料,能让隧道的环境亮度更好,光线更均匀。
“在灯光照射下,对来自不同角度的光线进行多方位反射,发挥灯光与墙面材料的耦合与交互作用,以此提高照明灯具光通量的利用率,优化隧道视觉体验,同时实现隧道照明的节能降碳。”韩玉平表示,隧道照明技术与墙面技术的融合,可节省隧道照明投资建设成本10%-15%。经重庆大学对该隧道应用现场进行技术检测的结果显示:隧道墙面亮度、路面亮度分别较标准值提高104%-298%。
记者还注意到,隧道内的照明灯光随着车辆行驶还会发生明暗动态变化。
四川九通智路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刘京保指着隧道内顶端的照明灯说,智慧照明系统会根据车辆行驶轨迹及洞外亮度,实现LED隧道灯实时控制,达到“车来灯亮、车走灯暗、灯随车走”的智能照明效果。系统还会检测进入隧道的车流、车速、车牌等信息,为照明控制和隧道管理提供丰富数据。当接到隧道内有异常事件的信号时,还能自动切换应急事件照明模式,提高照明亮度助力应急处置。
“智慧照明系统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AI)等技术,根据车流量、天气和光照强度等因素,跟随车辆的行驶轨迹提供精准照明,有效减轻‘白洞效应’‘黑洞效应’及‘斑马纹效应’,保证驾驶人员感受到舒适的光环境,兼具节能降碳、稳定性强、性价比高、智能化程度高等多种优势。”刘京保说。
据介绍,漫反射节能型光学复合材料和智慧照明系统的应用,切实提高了公路隧道照明效果和实现节能减排。由此探索出提升隧道建设技术水平的有效路径与形成可复制和推广的经验,有力促进了全市交通基础设施“规模与质量”的协同发展。
据了解,在中国公路学会的《2024公路隧道“四新技术”重点推广目录》中,由市交通运输服务中心、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四川杰邦科技有限公司、市交通运输局联合申报的“公路隧道漫反射节能型光学复合材料技术”公示期已满,该项技术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谭忠云 记者 唐舒琪 宋德平 实习生 蒋竺君)
编辑:谭鹏